几处重要的地方都看完了,吴监生禀道:“知州大人,太仓州内原有一个大的造船厂,因应天府龙江船厂的兴起,太仓州又不景气,渐渐便废弃了,只有些年迈的老师傅守在那里,大人可要移步过去一看?”
裴家父子相视,眼神中都透着光——镇海卫竟只顾着争田地粮食,把这么一处好地方给舍弃了。
裴秉元道:“带路。”
破旧造船厂靠在河槽边上,同商运码头一样,已经荒芜,但昔日的架构依旧留存着,船只推下水在地面上留下凹痕还没完全被掩埋。
父子二人兴奋地来回勘看这个废弃的造船厂,如同捡到宝了一般。
几个耄耋老者从船厂后走出来,看着陌生人面面相觑,吴监生用方言同他们介绍了裴秉元的身份,老人们一惊,连连要跪拜行礼。
裴秉元哪里受得起,赶忙上前搀扶。
“官老爷若是早十年来,兴许还能看到我们造的船只,现在……不行啦,河上的太仓船越来越少了。”
老者用方言叹息说道,“到处都是福船、广船……”
他们自幼生在这里,老了也守在这里。
“若想重振船厂,当如何?”
裴秉元请教道,让吴监生传话。
老者摇摇头,道:“老百姓们连饭都吃不饱,州衙年年无粮收,哪来的银子造大船?”
不敢说乌尾风帆的百米大船,单是一架五十人的八橹快哨船,单是船料就要四五百两银。
“老匠无需担忧这个,只说该如何去做。”
“回官老爷,一人为匠,世代为匠,州衙里有船厂的匠籍丁册,后辈们虽都改记作木匠、房匠了,但本事还在……若是能将他们都聚起来,有工具、有木料,兴许能从二百料的官船造起,慢慢再造五百料、七百料的大船。”
老者应道,浊目里带有些期盼。
却又不敢期盼太多,废弃这么多年,想要重新建起来谈何容易?
裴秉元了然,吩咐衙差将这些老匠人们安顿好、照顾好,才离开废弃船厂。
……
……
州衙后院,一家三口一齐吃饭。
林氏不停给父子二人布菜,让他们多吃一些,心疼道:“你们父子俩,一连数日天天往往跑,天暗下来才归来……纵是勘看紧要,也要注意身子啊。”
又给父子二人倒了温水,道:“我从京都带了些细土来,虑了水,你们都喝一些,免得初来水土不服,身子不爽。”
饭后,裴秉元将儿子唤到书房叙话。
儿子虽只有十六岁,但他的话,在裴秉元心中已经颇有重量,很值得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