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问题去问敬亭,她会避而不谈。对前夫的评价也没有一句好话。按照她选男人“底线是好看”来论,前夫在中年经历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以前,并非其貌不扬,结婚照也是俊男靓女十分登对,但敬亭只会冷冷地评价一声,“勉强算有人样”。
旁观的答案或许是:一个人曾经在自己的爱里如痴如醉,后来幻想的爱又像昨夜的梦境全部消散;另一个人却清醒着,从未感觉到,婚姻是出于现实的选择。
——听起来又十足地不幸,好像最终分开也是必然。
最后小钟回答:“那两个人都挺奇怪的。”
社立制度将男女关系的尽头确认为婚姻。爱情,或退一步说,性缘关系,这两者与婚姻本无绝对性的关联,但世人看待在婚外关系亲密的男女,却忍不住疑心两人的暧昧关系,好比说异性相吸本质是性欲,异性朋友绝无纯粹友谊。老夫少妻固然令人不齿,却也是在家人以外的年轻女性和老男人之间最容易理解的关系。但凡遇见难解的事,套上一层性缘的滤镜,伊超爱,无论多迂曲纠结,总能自洽。
没有其他可资参考的范式。
哪怕是想要抗诉这套话语的人,却也只能借用这套话语来抗诉。
此刻心中,那份酷似爱情又迷幻得凌驾于其上的感情,她想到用来保鲜的方法,是不去真正实现它,把爱情的部分切割下来,塞进世俗的模具,其余就弃之不顾。
她想要的是全部——
用来画画,不是成就爱情,而是成就她自己。
这次的创作水到渠成。
夜里脱掉衣服,关掉灯,坐在失眠的虚无里,听漫无边际的雨声消融存在,她又一笔一画扶镜摸索生疏的胴体,找回那个已经死去的“她”,诚实绘出苍白又贫瘠的肌理,轻烟样斩不断、扑不住的愁绪。
心脏处的伤疤又回退成敞开的裂口,里面露出半透明的蛇蜕,重迭沓簇,捧在掌中,隐约似山茶花凋零的形状。
来周的小钟十八岁了。这意味着什么?她从此错过了拯救世界的黄金年龄,以后只是平凡、易碎、一堆缺点改不掉的成年人小钟。变化的感觉像一粒乳牙掉下来轻微,落在舌头上仿佛只是一粒从未属于她的小石头。那些溜走的时间也是一样。
它算是尸体吗?高僧死后留下的舍利子,是否也是这样的东西?小钟也有自己的舍利子了。拿去问妈妈。妈妈被逗笑了,确定地告诉她,小钟从未死去。
但也无可置疑,幼年全麻手术的经历,尤其是那些冰冷得像是失去身体的时刻,的确让她体内生长出很多关于死亡的感觉。
再往近死的深处是什么?
雪霁的夜晚,轻透月光,一段微凉的鳞片,顺着摸光溜溜的,逆着摸却会被刺割伤,流血。是被关在铁笼子里,赤身裸体,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作为战争的掠夺品献给她。
战争?这是哪里?
一心只惦记画画,近来为找寻灵感,她看过各种奇怪的东西,此刻全以荒诞的秩序重现在清醒梦中。
刺鼻的气味,分不清是经年的铁锈,还是未老的血腥。他闭着眼假寐,眼底的银白鳞片亮闪闪的,像泪光。雪中行旅,一路积蓄的落雪灰尘似的盖满尾巴。
拂去积雪,他痛得颤抖,不得不睁开眼,充满敌意盯住她。而她看见雪的底下,桃花般染着鲜血的浅红色。鳞片的完好处依旧泛着清浅光晕,依旧漂亮。
梦中的他是一尾人鱼,因为长期缺水变得干枯。她得到他以后耐心地泡了很久,像在药酒里泡一根人参,一直泡到第二年春来。他是很好的玩伴,只可惜,从不开口说话。
她以为他哑了。嘴巴被调教成取悦的器官,说话自然就不再重要。
某天她外出,回来却听人说,他对着海螺唱了半支妖媚的歌,余音在幽邃的小房子里停绕,半日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