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这可不得了,张骞回来了,他在匈奴王庭也四五年,陛下将他救出来,我怕会……”
说话的官员没敢说完,毕竟都是猜测。
众人闻言,眉心此刻纷纷能夹死苍蝇。
韩安国:“之前陛下派张骞出使西域,是想他联系上之前的大月氏共通夹击匈奴,既然人回来了,活继续干,他来往西域需要时间,若是真能找到大月氏,与西域诸国联合,我们与匈奴开战时的压力会小些。”
其他人微微点头,虽然对此种说法不报期待,现在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至于丞相田蚡那边,大家虽然对他没有多少期待,但是劝他去寻皇太后。
让皇太后劝着些刘彻,舅舅劝不了,母亲总能劝得了吧。
田蚡也不想与匈奴打仗,觉得日常送一些美女和财物给匈奴,能免于兵戈,于国于民都是好事,自然也乐意做这事。
皇太后了解刘彻的性子,知道态度不能太过强硬,她这个儿子吃软不吃硬,于是将刘彻喊到长乐宫,抱着他哭诉一番,旁敲侧击地让他莫要轻易向匈奴出兵。
刘彻:……
那群官员真是不厚道,折腾个没完了,明明他都承诺暂时放下了。
于是刘瑶这边又接收了一波唠叨。
刘瑶拿着小毛笔在纸上抄写论语,敷衍地点了点头,“是是是……他们太过分了。”
“……”刘彻不满刘瑶的态度,捏住她的小手,“阿瑶,难道你也不信阿父?”
“信啊!我信阿父会打匈奴。”刘瑶笑眯眯地补充道;“朝中的大臣也信。”
现在的状况,就是朝中的三公九卿了解阿父的性格。
因为太了解了,就造成大家心里七上八下的,毕竟皇帝想干什么,他们作为臣子的,实在不好拉啊。
刘彻表情一滞,有些尴尬地执笔在纸上写了“匈奴”二字,“阿瑶可认识这两字?”
“匈奴。”刘瑶字正腔圆地念出来,嫌弃地推了推他,“阿父别捣乱,我抄的字都被你毁了。”
刘彻:……
“咳!张骞现在已经回到长安。”刘彻放下笔,将她拎了起来,抱在回来,“朕送他出行时,他一共带了一百三十余人,而今只逃回来五十余人,”
“张骞已经给朕上奏,他这次回到长安修养两天后,打算再次启程出使西域。朕也应允他了。”对于张骞如此看重自己交代给他的使命和重任,刘彻很满意。
“哦。”刘瑶愣愣地点头。
……
三月初,离开长安,被困匈奴五年之久的张骞回到长安,他在驿馆洗濯一番后,就进宫觐见刘彻。
在回来的路上,救援和护送他的校尉说,此次营救计划,是陛下身边一个太中大夫东方朔制定的,让他好奇,自己并不认识东方朔,对方为何对自己有如此善意。
进入宣室殿,张骞见到了变得更加威武俊朗的陛下,中常侍莫雨与他离开前差别不大,还有一名留着短须,双目有神,唇角笑意不断的官员。
对方见他看过来,拱手行礼道:“下官东方朔!”
“!”张骞连忙回礼,“多谢东方先生出谋相救。”
原来这就是给陛下出谋略救了他的东方朔。
刘彻戏谑道:“他只能担你一小部分感谢,你要谢的人可是另有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