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楼客人闲聊,有人说还好给免了些税,有人则是连连摆手说可不敢去,挖河床开河道要累死人了……
“不像啊,如今还给免税,不是强征,说明官老爷还是把咱们百姓当人看的。”
“你要去你去吧,反正我不去,不缺这几个钱。”
来汤家吃饭的下馆子的自然不缺这个钱,但有些百姓是真的心动,家里出一个壮丁就能免来年五亩田的粮税,这可是好事情啊。
还有城里的人头税也是,不是免一个人,而是免四人一户的人头税。
大家七嘴八舌谈征人政策,说了半晌,躲在柜台吃瓜的汤老板实在是没忍住,问:“为啥要挖河?挖那一段?”
“???”、“!!!”
“诶呦汤老板啊,您可真是吓死我了。”
“一不留神的您是从哪儿蹿出来的。”
汤显灵:微笑。
不能说他来了好一会,铁牛通知他,今日又有迁都的‘新瓜’吃,他来听听啥东西。
“对哦什么河?”、“咱们奉元城周边没河啊。”、“最近的就是亭江府了——”
“就是亭江府挨着的渌河,之前不是往另一头流去么,现在政令说引一处到咱们奉元城相近的地儿,这样走水路就方便了。”
汤显灵听了心想:虽是说挖河分流劳民伤财,但是挖通了,南北往来更方便——最最关键是,以后吃河鲜更方便了。
除了挖河道引流,还有修路,扩建。
整个太平二年从圣旨下达后,奉元城像是‘活’了起来——也不能说是‘活’,先前这座城就很
有生机活力,现在只能说‘卷’、‘忙’。
后来大姐进城,汤显灵才知道林大郎跑去挖河道了,他因听食客说挖河道艰辛会死人,其实也有点心惊胆战,但不好多说怕吓着大姐。
“家里也不是穷,咋就让大郎去挖河道了?”
汤巧说:“他成家主意大,他媳妇儿也有了身子,马上就有老二了,他想顶着门户,闲在家不如去挖三个月河道,起码明年能抵五亩粮税。”
“远吗?”汤显灵看大姐也操心,眉宇间皱纹都深了,发丝也白了。
汤巧:“往西南去大半日的路。”
“那我让铁牛时不时去看看,给孩子捎点吃的。”汤显灵安抚大姐。
汤巧一听拒绝了,说:“我想跟你大姐夫去那边做吃食,听人说上头是管饭的,但没啥油水,都是白菜窝头,想在你这儿买些火锅底料,现在天冷些,吃点热的口重的好下饭。”
这自然是没问题了。
大姐也是为了孩子豁出去了,以前不喜欢做买卖,现在大郎为了家里生计这般下苦力,大姐不忍。
自家的买卖,汤显灵给大姐成本价出的火锅底料,不过大姐没压这么低的价,还给他多付了五十文,让他赚五十文。
汤显灵可生气了,说:你这是臊我,回头咱娘要打我的。
汤巧闻言笑了,而后不提多付五十文这等话。
她和男人在河道边扎摊子卖大炖菜,每日卖两大锅,因沾了个红油麻辣味,卖的也不贵,生意可好可抢手了,不光是征工吃,还有管事也来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