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到了家,娘和二姐三姐带孩子早早回来了,之后没有别的话说,大家默契的早早休息,明日要去崔林镇。
赵经还有点兴奋,说:“你和阿弟二姐说好了没?什么时候走?可别忘了时辰。”
汤暖:……她看赵经更想去。
“知道了,错不了。”
赵经又跟一双儿女交代事,“我和你阿娘走几日,你们就在外祖母家待着,不许闹腾,尤其是赵磊,读了书上了学堂,不要忘了规矩,爱护姐姐妹妹。”
赵磊蔫了吧唧的,“爹,我也想去。”
“你去个——什么。”赵经反驳回去,又跟女儿说:“我给你一些银钱,你拿好了,有什么事就找外祖母,还有你二姨娘家的姐姐妹妹,你也照看一些。”
赵香香:“知道了。”
初十,汤显灵铁牛、赵经汤暖、汤珍五人乘车出城,直奔崔林镇,走到一半路上飘起小雪来,大人们便不由感叹:幸好没带孩子们来。
幸好雪下的不大,也没落住积雪,路上挺好走的。
崔林镇崔家。
去年
肃北遭了雪灾,灾民一路南下摸到了镇上,石家提议开仓放一些粮救灾,崔伯安家背地里骂了不知多少遍石家,迟迟没有响应,还到处奔走,联络上了大崔家。
大崔家面上骂:什么好名声都是石家揽上的,让咱们这些小粮铺放粮,这会正是做买卖的好时候,咱们是商贾,又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听什么石家的话。
崔伯安同崔父一听,立即对对对。
他们觉得抱上了大崔家这条大腿,可以不听石家的话。
崔伯安家没放粮,听说石家放了不少,因为灾民多,还有人闹出了抢砸,石家粮铺被哄抢过,崔伯安背地里就笑话:活该。
这些灾民算什么民?让石家装大方装仁善,该。
崔伯安家在那会还是赚了一批雪灾钱,因为灾民中不乏藏着金银的——本身是自己的,或是一路逃难过来从别人死人身上扒拉的,总之崔伯安卖粮提高了价钱,赚了一波。
大崔家也赚了。
唯有石家亏了两个粮仓。
崔伯安还买了两个丫鬟一个壮汉仆从——那会人便宜,贱卖自己,只要留下来给一碗饭吃就成。
灾情过后,开了春,日子一天天过去,崔家日子一如既往,甚至来说比以前更好了,崔母有了两丫鬟帮衬不用干活,当起了乡绅地主老太太做派,外加上得了个金孙,一副人生圆满,每日都是乐呵呵的。
没人会提及离家还带走四个孩子的汤珍,就是外人问起来,崔母脸色一变,说:别提了,养不熟,我们家也没亏待刻薄她,结果她倒好,带着四个孩子跑回娘家,全然不管不顾我们老两口,真是不孝,伯安伤透了心……
对外借口好找,但镇上大家也不是傻子。
小崔家那个陌生女人带着小男娃又是怎么解释?还有小崔家平日里过日子也挺省的,为啥对个陌生男娃娃又是办满月酒又是办百日宴的?
崔伯安崔父提起来,脸上都笑开了话,那男娃娃可姓崔。
“我看是跟着崔伯安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