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叔清几乎是将黜陟使纠察不法,处置官员的“大刀”,架在工部相关人员的脖子上,才把这份“失传已久”的文档找到。纸张过了这么多年都算是文物了,找到的时候已经快成碎片状态。
老郑又请来专人临摹过以后,才送到方重勇手里。这一系列折腾可谓是山路十八弯,不知道闪断了多少人的腰。
如果已经推进到这一步,都不去现场看看,那就太丢穿越者的脸了。
“邠州这里可以去看看,明天就要动身了。”
方重勇抱起双臂观摩良久,随即在这张地图上煤炭矿坑的位置画了个圈。
至于这里的运输条件,他还特意去打听了一下泾水的“古怪脾气”。
泾水冬天是既结冰,又不结冰。
它的水流,很多都是来自泾水沿岸的山泉,而山泉水往往比河水温度要高一截。有时候河面上看着好像结冰了,实际上只有薄薄的一层,人马踩踏上去就要掉河里。
一年当中只有最冷的那几天结冰是结的死死的可以跑马,其他时候,用棍子敲一下就碎了。
民间有传说,当年李二与敌战于泾水两岸,李二便求龙王使力,让泾水结冰的那几天提前,军队顺利过河,方重勇也不知道真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今,在泾水岸边还有祭祀龙王的庙宇,想来这件事的源头应该就在太宗这里了,也是为其歌功颂德的一部分。
“邠州煤矿这条线要是能打通,不知道能不能让长安百姓好过点。
不过远水终究是不解近渴,这一招最快也要到明年了,老郑靠着煤矿过冬,大概是没指望了。”
方重勇又瞥了一眼工部提供的河东石炭分布图,上面密密麻麻到处都有标注。据工部的某个官员介绍,那边好多煤场都是露天的,广泛供应周边州县。
只是,山西的煤,在交通不便的封建时代,也没办法大规模运到陕西来解燃眉之急啊。
从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看,建都长安应该算是所有选择里面排倒数的了。方重勇也很无奈,因为哪怕脑子里有再多的馊主意,也没办法把长安建设成洛阳那样四通八达。
没有交通的便利,那发展经济,解决民生问题就无从谈起,总不能跟基哥说现在就迁都吧?
“大唐已经把定都长安的利好都吃完了,现在便要开始要还债了。”
方重勇喃喃自语的说道,他发现当自己难得发一回善心不再躺平,想要拉盛唐一把的时候,竟然拉不动!
当个老硬币争权夺利,从别人口中抢吃的,那很是容易的。
然而一旦你想把蛋糕做大的时候,却发现本应该站出来办事的人,一个两个全都躺平了,只有你一个人在努力。
毕竟,从百姓手里抢东西,比自己去开荒,要容易多了。
这一刻,他有点体会到汉高祖刘邦当年的无奈了。
“算了,大唐也不是我家的,关我鸟事。我操这份闲心已经是对得起大唐了,我踏马又不是工部的官员。”
方重勇随手把炭笔一丢,不想再去折腾了。
“还是老老实实的玩老婆去吧,明天就要去邠州找煤矿,好久都玩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