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上旬的十天时间里,孙权接连得到了好几个好消息。
吕蒙已经成功率领军队平定武陵郡,正按照预定计划向南进入零陵郡,一路畅通,几乎没有遇到有效抵抗。
陈武也顺利平定了长沙郡,然后向南进入桂阳郡,一路势如破竹,鲜少遇到抵抗。
董袭、太史慈和文聘分头领兵攻略南郡,已经成功拿下所有县域,宣示孙氏政权对南郡的所有权,南郡彻底进入孙权的统治之下。
于是,随着吕蒙和陈武分别进入零陵郡和桂阳郡,整个荆州的主要部分已经被孙权彻底拿下,大军进展速度极快,所到之处多望风而降、少负隅顽抗,最迟明年开春,孙权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荆州之主了。
这一番操作后,孙权也开始对新的势力范围进行调整,并且综合考量政治因素,重新操作新局势下的政治平衡。
首先,他打算给荆州和扬州的部分地区来一个互相换家。
让荆州人去扬州做官,让扬州人来荆州做官,让他们互相牵制、互相戒备,在自己的政治集团里形成荆州帮、扬州帮和淮泗帮互相对抗的新格局。
以此为注脚,孙权开始把新近在荆州收降、招揽的文武官员们往扬州地方塞。
各大家族那边招揽来的弟子们,孙权只留下了庞统和向宠进入他的幕府为幕僚,其余人全部安排到了豫章郡、庐陵郡、吴郡和会稽郡做县丞、县令等官职。
而扬州方面,孙权以顾雍已经充分得到锻炼为由,安排顾雍到章陵郡接任章陵郡太守,再把蒯越的儿子蒯励安排到会稽郡,令蒯励取代顾雍成为新的“行会稽太守事”。
豫章郡太守、孙氏老臣吕范被孙权调任为江夏郡太守,而豫章郡太守的职位则被孙权安排给了原荆州别驾刘先。
考虑到接下来需要对荆南四郡加强管制,而荆南四郡多蛮族作乱,所以孙权把丹阳郡太守、他的便宜老丈人徐琨安排到了武陵郡太守的职位上。
至于丹阳郡太守的职位,则被孙权交给了重要军事参谋、心腹亲信鲁肃。
因为考虑到之后的目标就是夺取两淮之地,孙权需要鲁肃在丹阳郡为他主持大局,增加粮食储备,并且扩建丹阳铁厂,增加丹阳铁厂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增加农庄的数量。
这种事情必须要交给心腹亲信来做,鲁肃就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至于后面,孙权还打算调任带兵驻守在九江郡地区的程普担任长沙郡太守,韩当担任零陵郡太守,孙贲担任桂阳郡太守,把荆南四郡都交给老人们管理。
荆南四郡在数年前就曾经有过造反行为,被刘表狠狠的镇压了,已经折损了一部分本土势力,现在再由孙氏政权进行一波平推,对本土势力更进一步的打击,之后的治理和发展就会轻松很多。
这一番调整之后,孙氏政权算是开始在荆州扎根生存了。
且整个核心权力圈子里,荆州人的分量开始上升,北方派的实力也进一步增强,宗室集团的势力算是稳重向好,没有超出孙权的控制。
而江东本土派系的势力只能说维持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局面里,刚刚好。
本来他们也没有太多的人在孙权的核心圈子里,一个有代表性的顾雍算是得到了一个郡守的职位,但也只是从副职扶正,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剩下一个陆议,跟随在孙权身边做事三年多了,在此番作战之后总算被孙权下放到了军队里,进入正在重建的玄武营中出任军职,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其他人或有钱财、爵位、食邑、土地层面的赏赐,但是提拔有限度。
可江东本土实力也没啥好说的,因为他们江东本土豪族势力在此番军事行动里发挥的作用的确不能算太大。
唯一一个立下大功的董袭虽然是会稽郡人,但并非豪族,只是寒门出身,与豪族们不在同一个世界里生存。
尽管陆议和他的关系不错就是了。
孙权倒是挺信任董袭的,此番作战之后把董袭从中郎将提升为奋武将军,又表他为列侯,算是把董袭拉入了军事贵族的体系之内,巩固了董袭在军队里的地位。
明面上的封赏已经结束了。
可更多的封赏也在他的计划之中,还没有开始。
原因是以孙权现在的尴尬身份,还有很多封赏都不能名正言顺的给,所以他十分期待虞翻和朱然能给他带回来他期待已久的真正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