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蒯励不战而降,王威极为愤怒,曾拔刀相向,后被蒯励的亲兵制止、关押,孙权得知,对王威很感兴趣,于是前往监牢里见他。
和对黄忠一样,孙权也把自己和蒯越在战前就协商好的事情告诉了王威,并且表示整个荆州实际上已经没有能够抵抗他的对手,他拿下荆州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刘表是没有未来的。
甚至一座襄阳城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并不需要攻打,只要自己过去,就能顺利得到一座完好无损的襄阳城,一滴血都不会流。
王威与黄忠一样,听说此事之后大为震惊。
少顷,又对蒯越恨的咬牙切齿。
“此贼跟随使君十数年,使君厚待之,并未有过无礼之举,又封他为章陵郡太守,如今他却为一己私利而背主求荣,这样的人却还能得到荣华富贵,汉室衰颓不正是因为如此吗?
我曾听闻孙将军善战,纵横两江没有敌手,但是却愿意任用蒯异度这种人,并且委以重任,难道孙将军就不担心蒯异度将来还会做出同样的事情而背弃孙将军吗?我私下里为将军感到担忧!”
孙权笑着摇了摇头。
“对于刘镇南来说,蒯异度自然是奸贼,但是对我来说,蒯异度却是功臣,此一时,彼一时,随着立场的转变,这个人究竟是奸贼还是功臣,是很难说的。
当初韩信、英布为高祖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天下统一之后,他们却成为了影响安定的存在,欲图起兵造反,背弃高祖,这难道不是叛逆之举吗?
但是时至今日,谁也不会否认韩信、英布的善战和曾为高祖打天下的功勋,且人心难测,今日背弃,明日死忠,这样的事情也不少见,我又怎么会为此而苛待蒯异度呢?”
王威听后,默然无语。
孙权趁机招降王威,王威思考了一会儿,连连摇头,表示自己不想背离刘表。
孙权却很欣赏王威,于是向他提出了问题,询问他在为官期间向刘表提出过多少次建议,其中被接受有几次,被拒绝忽视又有几次。
王威如实回答,被接受的只有一次,其余时候几乎都被忽视,包括他建议刘表整顿军备、增加对士兵的抚恤投入等等,还有调查军中将领克扣兵饷的事情,全都被刘表束之高阁而不顾。
孙权很高兴,于是抓住了王威的手,向他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我听说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为人臣者尚且如此,更何况刘镇南并非人君,乃是天子所署荆州牧,子远亦非刘镇南之私臣,多次进谏而不能获得通过,便已经是可以弃之而不顾了。
古时贤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今人乎?我一直认为,明智的士人会选择英明的君主而辅佐,辅佐值得辅佐的人,才不会让一身才华遭到废弃,才对得起父母的养育和教导。
若是为不值得辅佐的庸懦、昏聩之主效力,岂不为明珠暗投?当初比干和闻仲因为明珠暗投而遭到惨痛的结局,为世人所怜惜,子远难道要对此视而不见、明珠暗投?”
王威原本坚定的意志被孙权这一番话说的有些动摇,忍不住开始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应该为一个不值得辅佐的庸懦之主付出一切,越想越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自己一身才学,难道真要葬送于此?
孙权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示愿意继续任用王威做水军统领,并在之后征讨两淮之地的时候重用他,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希望王威可以投效于他。
王威最终被孙权用未来的期许说服,低下了头颅,向孙权投诚,愿意为他效力。
孙权大喜,兑现诺言,继续任用王威统领邔县投降的五千荆州水师,任命他为水军中郎将,而后将之临时编入赤鲤营战斗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