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这话说出口,刘备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希冀,心中也油然而生一阵强烈渴望。
南征北战数十年,流离失所数十年,好不容易得到徐州作为基业,却又被吕布、曹操击破,不能保有徐州,以至于年近五十,却没有多大的建树,只能缩在小城内日复一日。
刘备的心里其实很不好受。
空有志向,空有名望,空有那么多人的追随,却不能创立基业,自立门户,这对于刘备来说,实在是莫大的悲哀。
只是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告诉他,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些事情就算再怎么好,也不能做,有些事情再怎么不好,也应该去做,这是他这样一个出身普通的人能够混迹到天下闻名状态的不二法门。
也是在乱世之中他能够对抗那些强大却虚伪的人的最强武器,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立身之本,如果失去,那他就真的没有立身之地了。
所以他立刻制止了徐庶的发散思维。
“景升兄乃我同宗、兄长,于危难之际收留我,对我有大恩,如今他遇到困难,我相助他,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是我回报他的恩情的事情,怎么能够去想谋夺他的基业的事情呢?
这不是君子应该做的事情,更不是春秋之义,元直所言虽然有道理,但是这并不是我愿意去做的事情,还请元直不要再谈论类似的事情,以免为外人所知。”
徐庶听后,沉默了好一会儿,而后叹了口气。
“明公仁义之心,庶深表赞同,可是大争之世,只靠仁义二字,难行于世啊,如果机会摆在眼前却不去把握,又该如何奋起、成就大业呢?”
刘备低下头,眼中闪过一丝挣扎,可终究还是没有松口。
“元直,我没有做太尉的父亲,更没有四世三公的家族,仅有微弱的才能,之所以能够与曹孟德、袁本初同处一室,究竟是为什么,我清楚,你也清楚,若非如此,你愿意投效于我吗?”
这话算是把徐庶问住了。
他投效刘备,还就真的是冲着刘备的品德来的。
乱世之中,丧失人性的类人生物横行于世,杀人,屠城,乃至于以人作为军粮,比比皆是。
而刘备却像是一群类人生物当中唯一的正常人类,坚守着在乱世之中略显迂腐的道德观念,显得是那般的格格不入。
若非是为此,以他出身颍川的人脉关系,自然有投入曹操集团的渠道,以他的能力,在曹操集团中混一个中等职位然后慢慢往上爬也不是难事。
但他没有。
不就是因为厌恶曹操屠城、欺凌天子的所作所为吗?不就是因为看中了刘备的正面形象吗?
想通了这一点,徐庶摇了摇头,向刘备行礼。
“庶一时激动,竟然忘记了明公的大义,实在是庶的过错,还请明公宽恕。”
刘备扶起了行礼的徐庶。
“元直一心为我考量,哪里又有错呢?此番前往襄阳,还请元直与我同往,有事也好商议。”
“遵命。”
徐庶点头应允,便很快与刘备一同做了一番准备。
刘备把镇守宛城、监视许昌方面曹军动向的任务托付给关羽,以张飞和其余人辅助,自己则带着伊籍、徐庶和赵云以及数十名骑兵一起快马南下襄阳议事。
一行人一路快马疾驰,而就在距离襄阳还有一天距离的时候,徐庶却忽然想起了些什么事情,向刘备提了一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