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正统家族出来的士人很明显都非常在乎大义名分。
如果自己无法顺利取得能和曹操抗衡的大义名分,或者无法消解荆襄士人关于曹操是天子代言人的这个印象,那么当自己执行北上战略的时候,荆州这边万一上演一出后院失火可怎么办?
且不说蔡瑁和蒯越。
刘表身边的那些人面对曹操的南下也是一个个的不愿意抵抗,文臣武将各个都秒变法国人,表态愿意抵抗的只占极少数,这批人要是进入他的领导班子里,到时候北上战略必然受到限制。
强行北上,万一这帮家伙和曹操暗通款曲,那可就不妙了……
于是孙权迟迟拿不定主意。
思来想去之下,孙权忽然想到了一个人,他觉得这个人一定可以帮助他下定决心。
他让诸葛均先去休息,以便于之后继续当信使,然后派人去喊鲁肃前来见他。
不多时,鲁肃急急忙忙赶来,询问孙权有何事召见他,孙权拉着鲁肃的手与他坐在了一起,将诸葛均带回来的消息全都分享给了鲁肃,让鲁肃为自己参谋一下。
鲁肃听了孙权的描述,虽然惊讶于孙权下的这盘大棋,但还是非常尽职尽责的为孙权考虑起了这里面的得失问题,并且很快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如果将军询问肃这件事情到底该怎么做,那么肃会回答您,您应该给予蒯越足够丰厚的回报的承诺,换取他的协助,以更快更好的拿下襄阳,则荆州大部分土地都能传檄而定了。”
孙权皱着眉头,抿了抿嘴唇。
“我知道这样做自然是可以的,但是我很担心那之后的事情,我之后是要北上与曹孟德争夺中原的,届时我甚至可能两路出击,从荆州北上威胁许昌,到那个时候,如果荆州存在这样一批人,我会很不放心。
曹孟德毕竟拥立天子,有大义名分,据孔明所说,荆襄士人虽然对衣带诏的事情有所触动,但基本上还是认可许昌朝廷的,汉天子大义名分所在,我很难相信这群人会与我一同北伐曹孟德啊。
他们能安安稳稳呆在后方不作乱,我便心满意足,可我甚至担心他们会因为畏惧曹孟德兵锋而派人与曹孟德暗通款曲,出卖我军情报,叫我陷入被动,若然如此,却该如何是好?”
“此一时,彼一时。”
鲁肃摇了摇头,缓缓道:“将军若能顺利从曹孟德处获得足够的官职,自然可以封赏群臣,收拢人心,届时,将军名正言顺提领二州,谁能否认将军的名义呢?
至于将军要北伐中原对抗曹孟德,且不说荆州人会忧虑,难道咱们自己内部就没有人忧虑吗?认可许昌朝廷的人,不在少数,曹孟德击败袁绍,声威大震,害怕,也是人之常情。
肃听说,当初袁本初十万大军南下,曹孟德麾下也是一片投降求和之声,不知多少人与袁本初暗通款曲,但是那又如何呢?曹孟德还是胜了,袁本初还是败了。
又比如当初周天子讨伐郑国,却反被郑国打败,自己还身中箭矢,自此天下诸侯对天子不再尊敬,争雄争霸之事再也不能由周天子来控制,就算他是天下共主,又如何呢?
这天下之大,名义自然重要,但是将军,只要军力足够,名义,自然就会朝您奔涌而来,甚至不需要您刻意地去追求,所以荆州人畏惧的不是曹孟德,而是胜者。”
孙权闻言,心下大悦,同时也有些感慨。
兵强马壮为天子这个道理,是在五代十国时期的战火修罗场里被军阀们用刀枪打出来的,而在此之前,这个道理并不为人所共知。
办什么事情,成就什么功业,在很多人看来,都和天命以及出身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而就在这样的时刻,鲁肃却能提出这种观点,孙权感到非常的难得。
于是他拍了拍鲁肃的肩膀。
“子敬所言,深得我心,是啊,荆州人畏惧的不是曹孟德,而是兵强马壮的胜者,如果我能赢,就算我只是讨逆将军,他们也不会选择曹孟德,如果我输了,就算我是天子,他们也会投向曹孟德的怀抱。”
鲁肃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