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确没有让陆议失望。
他缓缓摇动羽扇,侃侃而谈。
“刘豫州对抗曹孟德,多败少胜,辗转南北,难有栖身之地,相较于将军纵横两江、虎踞扬州,显然多有不足,但是刘豫州也有将军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官职,和名望,以及汉室宗亲的名义。
袁本初当年担任大将军的职位,论官职,论名望,都远高于刘豫州,因此袁本初采用奉诏讨贼的策略,可以稳居主位,刘豫州虽然名满天下,想要依靠衣带诏获得主导权,显然是不能的。
但是将军论职位论名望,都不如刘豫州,且年龄和为官的资历也都不如刘豫州,将军如果选择与刘豫州共同奉诏讨贼,那么将军又该以什么名义位于左将军之上呢?
如果将军无法得到比左将军更高的职位,就无法名正言顺的位于刘豫州之上,就算将军实力远超刘豫州,也无法将其纳入麾下,届时,两家联盟,究竟是以将军为主,还是以刘豫州为主呢?
抛开其他一切不谈,将军与刘豫州联手对抗曹孟德,如果取胜,那么最大的功绩是属于汉室宗亲左将军的刘豫州,还是属于会稽太守讨逆将军的将军您呢?刘豫州会不会趁此机会扩大势力、增强军力,反过来居于将军之上呢?”
诸葛亮一番话说完,把孙权说的动摇了。
他不仅思考到了当前这个局势下他所想要推动的战略,更想到了另一个世界线中孙刘联盟的故事。
那种事情,决不能再现!
“先生所言,令权有豁然开朗之感!如拨云见日,得见青天!所以先生以为,权当如何行事才能得到足以对抗曹孟德的名义呢?”
诸葛亮羽扇轻摇,露出了智计在握的笑容。
“刘豫州虽然没有强大的兵力,但其麾下多猛将,特别是关羽,与袁本初交战时,曾于万军丛中取颜良首级,勇不可挡,堪称万人敌,将军如欲取襄阳,情急之下,刘镇南必然请刘豫州来援。
届时在战场上,将军极有可能与刘豫州交战,那么问题便简单了,将军若要取名,就以将军之勇,战败刘豫州,生擒之,将之送到许昌交予曹孟德,曹孟德大喜之下,至少会把左将军的军职封给将军。
更有甚者,将军还可以更进一步,谋取对荆扬二州的正当名义,名正言顺坐拥荆扬二州,成就一方霸业,以此作为基础,整合军力,积蓄粮秣,再谋取进军中原之事,岂不是大有可为吗?”
生擒刘备?
送给曹操?
这……
孙权必须要承认,有那么一瞬间,他是震惊的,因为他实在是没想到这句话能从诸葛亮嘴里说出来。
不过这种震惊也就持续了几秒钟,他很快就恢复了冷静,进而是一阵狂喜的情绪涌上心头。
因为他意识到,诸葛亮是决定追随他了。
所以,才会站在他的角度,冷静的思考一切可能对他有利的事情和不利的事情。
正如诸葛亮一样会劝说刘备攻打刘琮夺取荆州一样。
那是诸葛亮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一如当下诸葛亮为他所谋划的策略。
攻打刘备,生擒刘备,将之送给曹操,讨取高官厚禄。
以曹操对刘备那种爱恨交织的感情,若能把刘备送给曹操,孙权有理由相信,就算他想要谋取卫将军、车骑将军乃至于骠骑将军之类的职位,曹操也会给。
至于荆州牧、扬州牧之类的虽然不好说,但也未必就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