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现在可是整个荆襄大地的敌人啊!
一念至此,刘备忽然得出了两个猜想。
“元直,究竟是孔明想要追求功名利禄而跟随孙仲谋,亦或是黄氏眼见景升兄战败,欲图改换门庭、投效于孙仲谋获得更大的益处,这才让孔明跟随孙仲谋?”
徐庶最开始也是和刘备一样的错愕,但是他心思灵敏,快速思考,很快得出了一个他不太愿意接受的结论。
但这个结论和刘备所想的有些不同。
“就庶对孔明的了解来看,孔明并非是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否则以他的身份,可以很轻松地在刘镇南麾下获取官职,也必然可以平步青云,创建一番功业,但他却选择了隐居不仕,数年来无所追求。”
刘备想了想,觉得徐庶说的也有道理。
那么答案就是……
“是因为黄氏的要求?”
刘备紧锁眉头,看着徐庶道:“黄氏一族深受景升兄厚恩照抚,危难之际,居然率先背弃景升兄,这绝非仁义之举!黄氏好歹也是书礼传家的士人家族,做出这种背主之事,难道不怕天下人的耻笑吗?”
徐庶却觉得不太对劲。
“明公,以庶对孔明的了解来看,孔明不太可能因为黄氏的要求而做出违背心意的事情,所以……”
“所以是诸葛孔明自己决定投效孙仲谋的?”
刘备疑惑道:“虽然说诸葛孔明的确没有出仕荆州,但是他这样做,对于黄氏和其他各大家来说,也不是好事吧?”
“具体是怎么回事,也只有见到孔明或者取信询问他自己才能得知了。”
徐庶摇头道:“可现在庶非常担心,孔明投效孙仲谋的事情,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动荡。”
刘备略有些猜测。
“元直,你的意思是?”
“孔明虽然不曾出仕荆州,可他毕竟和三大家都有关系。”
徐庶看向了伊籍,缓缓道:“以当前孙仲谋强势而刘镇南弱势的处境来看,孔明投效孙仲谋,在某些人看来,或许是一种象征也说不定。”
伊籍方才一直沉默,可徐庶这样一说,他憋不住了。
“元直,你是想说,使君身边会有人准备暗中投降孙仲谋吗?”
徐庶摇了摇头。
“没有证据,庶不敢乱言,但是此事发生的实在是蹊跷,我是希望刘镇南能够重视起来,把要害的职位,尤其是兵权,一定要托付给信得过的人,否则刘镇南不败于孙仲谋,却要败于内乱了。”
徐庶一番话把刘备和伊籍说的心情沉重,一行人只能快速离开隆中,而后快马前往襄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