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再与去除了细胞核的猪卵细胞进行融合。
自然界中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其实仅仅是为了卵细胞提供染色体而已。
因为卵细胞里面只有一半数量的染色体,无法自行补足。
需要通过受精来补足全部染色体,才能分裂发育成正常的胎儿。
当卵细胞去掉细胞核,植入拥有全部染色体的成体细胞的细胞核。
那么,不需要受精,它也补足了所有的染色体,可以发育为正常的胚胎。
这就是克隆体。
这种成熟细胞核+卵细胞的技术,也被称之为克隆技术,广泛用于各种克隆动物。
不过他们不需要将猪真正地克隆出来,只是将卵细胞发育成一个囊胚,观察基因改造过的猪胚胎的身体发育情况。
大概数周时间,观察结束后,就会将猪胚胎直接销毁。
一方面是研究猪胎儿发育过程中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另一方面则是看猪能不能正常发育,基因敲除或者引入人源化基因后,会不会有什么畸形或突变。
这样就能为后续构建某一基因改造的猪模型奠定实验基础,并为将来在猪体内再生人源化器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整个过程记录下来,经过适当的语言修饰,就能水出一篇不错的论文。
事实上,这并不算真正的水论文。
起码学生们都做了实验,提供了真实的实验数据。
对异种器官移植未来的研究,也很有帮助。
只是都是单一基因组的实验,又受限于他们的水平,没有对背后的原理进行深入探讨,也没有建立更加复杂的多基因组模型。
所以显得水平比较一般,看起来有点水。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们论文发表得实在太多了。
当然,那些难度较大,比较复杂的研究,就属于黄勤的工作了,只不过他需要更多的基础实验数据,才能进行下一步。
之前的8篇论文,由于每个人名下只有一篇,看起来还不算多么显眼。
但是,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研究,每个人的论文开始井喷。
足足30多篇论文,如同雪片一般飞向了四面八方。
很快通过了审核,开始在各大期刊上正式发表。
其中一半都发在了新手专用的三区期刊上,影响因子只有零点几,基本没啥人看。
只有一些发表在2区期刊的论文,影响因子在1-5之间,能引发一些关注,可能会被引用,但也仅此而已。
不过,黄勤后续的研究,却都是建立在这些看起来很水很基础的论文之上的,甚至要做大量的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