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立听着皇帝的安排,没有发表意见。
他现在已经是枢密同知、执掌枢密院事了,对于军事以外的事务,实在不宜发言。
甚至,因为在机构调整时兼着兵部尚书,他现在实在位高权重,所以向皇帝请求,卸任顺天府尹等兼职。
朱由检听到这个请求,眉头微微皱了皱。因为袁可立在顺天府尹的位置上干得不赖,让他实在不想换。
今年京畿大旱,若非袁可立组织得力,京城附近的局势,绝不会这么安稳。
京津公路、诸王府等工程,也不会这么顺利展开。
而且他还担心的是,建虏有可能像历史上一样破关。那时京城防御,需要得力官员。
袁可立就是他看中的主持京城保卫战的人物,在确认建虏还会不会破关前,他不想更换顺天府尹。
所以他安抚道:
“袁卿勇于任事,不要在乎物议。”
“卿的忠心朕是知道的,不要心有疑虑。”
袁可立正色说道:
“臣非是惧物议,而是要立规矩。”
“枢密同知本就权重,兼任兵部尚书已是在改制时特殊情况。”
“若是再兼任其他官职,权力实在太大。”
“臣请陛下明令,枢密同知和枢密使,不得兼任其他职位。”
朱由检听着他的话,知道这确实在为朝廷考虑,是要为以后立规矩。
这让他心中很是感动,有些感慨地道:
“若是朝臣皆如此,朕何虑朝堂之事。”
“袁卿忠心为国,堪为官员表率!”
赞扬了袁可立一番,朱由检还是没答应他的请求,决定道:
“枢密院组建至少需要半年,和地方的磨合也需要时间。”
“朕就定今后一年为过渡期,不作为以后的常态。”
“顺天府尹一职,袁卿就再兼任一年,以便整顿京城一带防御。”
“朕再安排司农寺卿郭允厚兼任顺天府丞,袁卿以为如何?”
多了一位官员制衡,又被皇帝如此夸赞,袁可立接受了皇帝的任命。决定把顺天府的事情尽量交给郭允厚,自己少插手些。
事实上,这一年他和郭允厚的接触不少,因为太府寺推行的税制改革,主要就在顺天府。
如今皇帝任命郭允厚兼任顺天府丞,既有让他把税制改革继续推进的意思,也有安抚一下这个人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