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着地图,苦思冥想,杨嗣昌最后把目光,放在了察罕和哈喇慎——
在他看来,最可能出现疏漏的,就是这两部了。
从今年建虏西征的表现来看,这两部不值得信任。
所以他回应皇帝道:
“四正六隅之策,最要紧的是长城和辽东防线。”
“这是臣的策略中,让这两地专任防卫的原因。”
“察罕部和哈喇慎部纵然有失,也威胁不到京城。”
“两地遭到进攻后,可以让辽南和东江等地策应,逼迫建虏回防。”
说着自己的谋划,杨嗣昌又指着其它地方道:
“辽南和东江只要保住旅顺和皮岛据点,纵然一时挫败,也能卷土重来。”
“安东和宁远伯国、江陵公国、黑龙江一带,我大明海军占优势。”
“建虏纵然攻下来,也只能分兵防御。”
“大明则可以利用海军,另外建立据点。”
“如果建虏因此处处分兵,它会败亡更快!”
这个说法朱由检认同,别说现在还是后金的建虏,就是后来建立清朝入主中原后,建虏也玩不好海军——
要不然就不会在面对郑成功时,只能迁界禁海。
以建虏这个时候的人力、物力和技术,面对大明海军就更难了。
甚至可以说大明的舰队进入内河后,根本找不到敌人。
所以朱由检在之前的探险队发现科尔沁部后,迅速制定了从黑龙江出兵打击建虏盟友的策略。
他见杨嗣昌找不出十面张网的缺点,又问其他大臣道:
“你们以为杨卿的策略如何?”
“其中缺陷在哪?”
袁可立等皱眉苦思,不知皇帝到底看出了什么缺陷。
还是这段时间一直在修路的太仆寺卿陈奇瑜若有所思,说道:
“陛下所说的缺陷,莫非是各方的配合问题?”
“如此广袤的地域,若是消息不能够及时传递,就谈不上分防协剿。”
“甚至建虏因为消息传递的距离短,会先大明一步得到消息。进而利用大明消息传递的不及时,对各方分别打击。”
说着,陈奇瑜还提到了去年的战事,举例道:
“就像去年的正月,建虏对东江镇和朝鲜发动丁卯之役。”
“若是消息能快速传递,大明就能从宁锦一带出击,逼迫建虏回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