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商议一番,推举出陕西督粮参政洪承畴、陕西副使陈奇瑜、韶州府知府吴兆元、福州府知府陆文衡等人。
朱由检看到洪承畴的名字,知道这是有名的贰臣——
他感觉今天实在不顺,推举出来的少卿,奸臣贰臣扎堆。
不愿意把洪承畴放在朝廷恶心自己,但是又觉得他应该有点才能,闲置起来浪费。朱由检考虑之后,说道:
“洪承畴是从三品参政,不应降为正四品少卿。把他召到京城讲述陕西情况,酌情任命其它职位。”
“陈奇瑜、吴兆元担任太仆寺少卿,让他们尽快上任。”
至此,七寺正卿少卿,都确定了人选。
其他想起复的官员,就只能期待朝堂上其他职位空缺,然后才能起复。
因为阉党倒台后能起复的人很多,朝堂上的动荡,估计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尤其是六部侍郎,今日廷推出八个。吏部左侍郎杨景辰、兵部添注右侍郎秦士文、工部专督河道侍郎李从心三人已经被惩罚过附逆行为,不会被再度惩罚。
户部专督仓场侍郎苏茂相、礼部右侍郎王祚远即使追究附逆行为,也最多被定为第八等词颂,职位都不会降。
这些人的职位,短期不会变动。
但是礼部左侍郎孟绍虞、兵部右侍郎吕纯如,工部侍郎张文郁、张凌云,这四人都是有可能追究附逆行为,被群臣弹劾下去的——
他们这四个人,接下来的压力会很大。
在野的官员想起复,会瞄准这几个职位。
只要能弹劾下去一个,就会多一个官员被起复。
他们四人所面对的压力,自然可想而知。
甚至除了侍郎之外,六部尚书只有吏部尚书房壮丽和兵部尚书袁可立还算安稳,其余尚书也要调换。
再加上内阁有可能发生变动,朱由检登极后的朝堂,远远称不上稳定。
朱由检对朝堂的调整、对南京和地方的调整,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周延儒、钱谦益、阮大铖、洪承畴这些人的事迹很多人听说过。
刘鸿训名声不显,但他做的事情极其恶劣。在担任大学士期间接受贿赂私改敕书,被崇祯发配充军。
明末的吏治可谓败坏到了极点,连敕书都有大臣胆敢私改。所以崇祯后来越来越不信任大臣,甚至说他们都是“亡国之臣”。
《烈皇小识》:给事中张廷鼎奏张庆臻用贿改敕书是实。李觉斯与御史王道直俱奏如廷鼎言,但不知主使何人。吴玉奏主使系刘鸿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