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浮生刚走进编辑部,一个认识他的编辑就站起来招呼道:
“陈老师,一段时间没见,你看着憔悴了不少啊。”
“都是因为它!”
陈浮生掏出了带来的《斗牛》。
“这是什么?”
那编辑好奇的问道。
“我昨晚灵感爆棚,思如泉涌,花了一个通宵写出来的一部小说,老肖你要不要看看?”
“真的假的,你不是搞翻译的吗?还会写小说?”肖兴海有些狐疑的问道。
“翻译国外的作品多了,自然也就会自己写了嘛,这又不冲突。”
“好像说的有道理,那我帮你看看,但先说好,如果质量不达标,不一定给你过稿啊。”
“放心,规矩我都懂。”
“那就好。”
接着,肖兴海从陈浮生的手里将《斗牛》的手稿接了过去,大致的估了估字数道:“你这字数应该不超过五万字,如果你不忙的话,可以去隔壁招待室休息一会儿,我审完稿后给你一些反馈。”
“我忙着回去补觉呢,下午看有没有时间,有时间我就自己过来看看,没时间那就还是老规矩,麻烦一下你们的邮递员将结果送到我的小区门口。”
“也行!”
肖兴海点点头,将陈浮生送出了编辑部,并叮嘱他骑车注意安全。
随后转身回到工位上,因为这会儿他的工作不是太忙,便拿起陈浮生送来的《斗牛》看了起来。
从这篇手稿的潦草程度,肖兴海可以判断出陈浮生在创作时确实思路没有断过,符合他说的思如泉涌。
但像陈浮生这种第一次创作的新手小说家,肖兴海根据自己多年当编辑的经验来说,一开始没有对《斗牛》抱有太高的期待。
结果毫无疑问被打脸了。
第一遍他甚至都没有看完,只看了三分之一不到,就又翻开第一页,从头开始阅读起来。
原因是他第一遍看的太快,错过了很多‘细节’。
坐在肖兴海对面的同事注意到了他的动作,好奇问道:“老肖,那位陈老师写的小说怎么样?达没达到过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