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几乎住在了办公室和钢厂现场。
联合清查小组在他的亲自督导下高速运转。
办公室的门时常被敲响:
“林书记,这是财务科刚梳理出来的92-95年征地补偿原始协议复印件,缺了好几份关键附件。”
“厂档案室那边说可能被郑国华当年‘处理’掉了……”
清查小组的年轻会计小李拿着文件,一脸为难。
林川头也不抬,笔尖在另一份报告上快速划着:
“联系市局经侦,请他们协查当年经手此事的拆迁公司账目,翻旧账也要把那几笔资金流向给我抠出来!”
“告诉档案室,找不到原件,就给我把所有知情的老工人、干部的证言录全了!”
“是!”
小李得了主心骨,立刻转身出去。
没过多久,钢厂工会主席老赵风风火火地进来,手里捏着一沓名单:
“林书记!拖欠工资的汇总清单出来了,涉及职工八百二十七人,时间跨度五年,金额总数……很大!”
林川接过清单,目光扫过那触目惊心的数字,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不怕大!郑国华贪得越多,填补工人血汗窟窿的本钱就越足!”
“老赵,你立刻组织工人代表,交叉核对这份清单,姓名、岗位、欠薪时段、金额,务必精确到分!”
“谁敢在这个名单上弄虚作假、克扣工友,我第一个送他进去!核实无误后,尽快按批次做好发放准备。”
“明白!林书记您放心,工友们眼睛亮着呢!这份名单就是我们工会的头等大事!”
老赵挺直腰板,郑重承诺。
时间在林川近乎疯狂的投入和无数次会议、协调、批阅文件中流逝。
他很少回市区的住处,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在市纪委追缴资金划拨到位的第一时间,在林川的亲自督办下,钢厂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清欠行动正式启动。
管委会大院里。
林川刚开完一个关于钢厂技术升级的碰头会,略显憔悴地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
办公室的门被小心翼翼地敲响了。
“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