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洋车?不能吧?”谢家良想着之前进城看到人骑的自行车脑补一番随后摇头,“咱们山道都是下的时候还好说,这上来的时候有好些地方弯弯绕绕不说,还抖的慌,那洋车应该不好上来吧?”
“那不会下车推一下,然后再骑,怎么都比你拉车走要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着谢一城想到什么:“等回屯子,把这事跟大爷他们说一声,那些陡的地方看看能不能给弄缓点,下山上山也方便。”
“咋整?”
“盘山路你知道吗?”
“那是啥?”
谢一城仔仔细细将后世的一些因为山林过于陡峭,建造公路绕着弯来建造。
虽然耗费的物料资金人力更多,但是不用直上直下,要安全的多也方便。
实际上盘山路在唐代就出现了,在浙地山区为了方便山外山内通往交流。
到了抗战前夕,西南贵省也开始建造成型。
东北这地方长白山里确实很少有盘山公路,小鬼子都谢家屯周围一片造过,谢家良没见过也属正常。
不过这种建好了,确实会方便上山下山很多。
尤其是自行车,盘山公路建好,对于今后的自行车上下山绝对是好消息。
真要是建成,谢一城到时候打算用自行车票下山买一辆,到时候带回山,这今后山上山下消息互通速度还不起飞了。
最关键的是,这样一来,今后的邮政送信送东西也是送到谢家屯,谢家屯在山林周围屯子的地位还要再上升。
“这么说还真的行。”一旁的胡碧芸听着点头,“要是按照你说的把路开春雪化后这么修,今后上山下山真说不准要快得多,到时候你说一个时辰能从山上到山下吗?”
谢一城仔细思索心中算了算点头:“差不多。”
按照谢家屯所处的地理位置高度,从山上到山下这年头都要快半天,到县城就要大半天,但是这是在入冬时间大雪封山。
如果是没有下雪的时间点,这个时间会缩短到半天以内,一天只要不耽搁,天亮走天黑肯定能回来。
如果真按照盘山路修,上下山的距离肯定是增加的,但是山道平缓安全性更高,反而比之前要放心不少,距离加长,平均速度肯定比之前要高。
到时候骑自行车,两个小时,肯定能从山上到山脚。
关键是到了山下不论是去镇子还是去县里肯定是更快的。
相比较板车还是牛车马车运东西比较笨,自行车可是方便太多,想去哪去哪,如果不考虑山林危险一个人就能直接走。
更何况,这个年头的二八大杠自行车,载重能力超乎人的想象,一辆自行车载重安全范围最高是120市斤到160市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