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三天时间让大宋百万士子们整整盼了三年。
这三天将改变很多人的命运,给无数人希望,但也给无数人绝望。
三天时间毕竟太短,转眼考试便结束了,解试随即进入了审卷时刻,五天后,各地都将陆续公布解试录取名单。
虽然主考官才掌握着最权威的榜单,但在科举结束后,大家都按耐不住内心的焦虑,各种猜测和各种民间榜单便开始满天飞舞。
在各种榜单中,几家关扑开出的榜单一向认为比较靠谱。
在成人解试中,来自昆山县的士子孟童成为夺取解元的大热门,至少两家关扑店都将他排为榜首。
孟童是大文学家欧阳修的高徒,一直生活在京城,直到科举才回昆山原籍参考。
另外,来自吴江的才子张潮也是夺取解元的热门,他得到朱家的全力资助,在朱家资助名单中排名了
岳清笑着替张若英回答,是童子试的答卷,相当精彩!
几名教授都有很深的感触。
童子试考生确实很厉害,如果他们参加成人解试,这些考生至少要占去一半的举人名额,不愧是各县挑选出的少年天才。
张若英无暇答复,他又翻到对策文,匆匆扫了一遍,心中‘怦!怦!’跳了起来,对策文中谈到了鄞县青苗法对农民的影响。
张若英很清楚,范宁他们一行就是去鄞县游学,这份卷子极可能就是范宁、苏亮和段瑜三人之一。
段瑜可以排除,段瑜的文章比较阴柔,这份卷子不是段瑜的风格。
苏亮的文章明快大气,风格倒相配,但他的才学写不出前面议论文那样高水平的文章,而且苏亮文章言辞犀利,就像一杆锐矛。
范宁则老成得多,范宁的文章不仅大气精炼,而且思维严密,滴水不漏,令人无懈可击。
张若英又翻到作诗,又是清新的农家风格,这几乎是范宁的招牌了。
张若英基本上可以判断,这就是范宁的卷子。
张若英点点头,赞许道:此卷若参加成人解试,可夺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