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实验室其他人,他提拉出的单晶硅最为均匀。
可见他手感和掌控力有多么的强。
现在,他就像是一个工具人,实验室其他人想到了改进的思路,他就帮着验证。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6月中旬,单晶硅的直径被他拉到了1。5英寸。
虽然进步好似不大,但是相对于从无到有的实验室,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
毕竟当前全世界的晶圆直径普遍是这个水平,最厉害也就2英寸。
这一天,大家在讨论新工艺的时候,李元突然冒出一句话。
“黄老师,我一直有种感觉,如果提拉的时候产生一种旋转的力。
结合硅液表面张力,是否可以加大晶圆的直径?”
一言惊醒梦中人,大家齐齐看向李元,然后都看向黄燕。
“我觉得可以一试”。
“同意”。
“同意”。
。。。。。。
一个半个小时后,大家全都带着激动的心情看着那条单晶柱。
“至少有2。5英寸”,黄燕喃喃自语。
“应该不止”。
。。。。。。
又过去了10分钟,当坩埚里的最后一滴晶液被旋转带起,代表着提拉结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完成冷却,李元小心翼翼地把单晶柱从夹具上取下了。
黄燕兴奋地开始测量。
“最细处78。2mm,主体79。1mm”,黄燕颤抖地报出了测量数据。
“3英寸!”
实验室顿时传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此时放在绒布托盘上的单晶硅像是一块黑曜石,黝黑中泛出一丝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