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风流大宋后宫 > 第485章 监军(第2页)

第485章 监军(第2页)

只是,现知枢密院事的蔡卞,却坚决反对在这个位置上任用宦官,并不惜因此与他的弟弟此时的左相蔡京针锋相对,并拒绝在童贯的任命诏书上加署枢密院的同意意见。

可惜,任命童贯的真正意见出自于皇帝,对于赵佶来说,西北的骄兵悍将,他一个都信不过。要是换成文臣,他也担心会削弱战斗力,在保留这些武将统领的前提下,在他们头上派出一个自己最信任的宦官,这便是他最满意的结果。

更何况,他对于童贯之前在青唐战事的所有结果非常满意。更重要的是,此时的蔡京,在读懂了皇帝的内心后,便及时地站出来,支持对于童贯的任命,动用了他左相的权力,强行绕过枢密院而通过。

雄心勃勃的童大帅,也看到了当他跃居这个全新高度的职务之后,是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了——相对而言,蔡京确实要比高俅、胡衍靠谱得多。

于是,他坚持将置制使府从原来更安全的凤翔府迁至熙州,与依附蔡京的王厚更紧密地合作在一起,也表示出自己从此开始对夏攻略的决心。

只是,此时的陇右的青唐人,并不是像他们想象得那么地老实可靠。

新任陇右都护王舜臣,虽然也是一名西北悍将,但他明显缺少了王厚对于蕃人恩威并施的那种手腕,只知道依靠军威一味弹压与平定。陇右之地表面上看似平静无比,底下却是暗流波动。尤其是已经缓过劲来的西夏人,一直在背后撺掇着青唐人的旧部阴谋发起叛乱。

而此时与陇右接壤的河州知州,正是当年跟随王厚一同参加过收复青唐的刘仲武。出于对旧青唐地区的熟悉与敏感性,他已经深深地发现了眼下存在的危机。只是对于这些情况,他并没选择直接汇报给他的顶头上司王厚,也没汇报给西北最高军事长官童贯,而是汇报到了京城那里,报给了大宋禁军殿前都虞候高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身为大宋的武将,刘仲武要比其他人更加清楚自己的命运:军功是升迁的根本,但是能够到达的高度,却是取决于自己在朝堂中有没有像样的后台。

元符元年收复青唐之战中,因为赵驷在最终一役中负伤,让他能够以副代正,得以负责之后的各地剿抚后续,立下了累累军功,最后迁升为从七品的迁皇城使、熙河路都监。

王厚除了是收复青唐之战的主要功臣,更是因为有童贯的提醒,在赵佶继位之后,非常果断地选择向蔡京示好,拼着自己在陇右边境榷场的大部分收益向蔡京行贿,终于得到了这位权相的最终认可与支持。

刘仲武因为自己的地位太低,攀不上蔡京。只能凭借与胡衍的关系,先是试图走通秦刚这条线,在秦刚出事后,终于能够攀上了高俅的关系。

高俅虽然只是禁军殿前司都虞候,但算得上是三衙管军之一,而且由于他不像其他管军那样会在地方军队里各有根基,所以他也十分迫切地需要有在地方实力武将的投靠。在胡衍的引见下,他便接受了刘仲武的效忠保证。之后,高管军便开始在赵佶身边抓住机会举荐,很快就讨到了特旨,将其拔成正六品的东上合门使、并知河州。

这个东上合门使其实并不一般,它是横行官中的第五级,而且横行官很是值得一说。

宋代的武官晋级一般需要经过无品杂阶里的八级、三班小大使臣里的十级、诸司使里的副正各二十一级,然后是横行官十级,再至遥郡官五级、正任官六级,一共八十一级。

而这八十一级中,最艰难的便是正副诸司使里的四十二级,每一级的升迁都要经历极其严格的磨勘要求。所以许多武人穷尽一生,大多都会止步于这里,也就在从七品到正七品之间。

但是,如果有人立有较大的军功、再加上朝中有人举荐,就可以由天子特旨,从三班官直接跳过诸司使而进入横行官,同样是由从七品到从五品,横行官却只有十级,然后就可以直接迁升至遥郡官,所以这便是武将升官的一条捷径。

横行官因为多是军功卓越所获,因此朝廷允许他们在京城闹市骑马奔驰,在天下各大郡县的道路上是可以横排行进,似乎之后便成了“横行霸道”的最权威注解。

而高俅自己的差遣是殿前司都虞候,他又没什么军队里的历练,自然不会老老实实地去走常规路线,便是先在三班官里得了个正八品的内殿承制,再以训练禁军有功,直接混了个合门通事舍人的合职,就是为了避开诸司使的漫长磨勘。

当然了,刘仲武的正六品毕竟还是武官,他就算是面对上七品文官,走路相遇时也必须站立一旁避让并主动行礼以示尊重。

而从实际官运而言,身为武官,如今的熙河兰会路经略安抚使王厚,基本上就会是他们的升迁天花板。幸运的话,致仕时再得个四品左右的赠官也就回家安心养老了,而像狄青那样能够做到枢密使的,在整个大宋,都只是极其罕见的意外。

但是文官则不同了,正六品的一地经略安抚使往往会是他们大展宏图的开始,因为大宋独特的官名与差遣分开任命的特性,比如同样的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如今正六品的陶节夫做得,当年正三品的副宰相大学士吕惠卿同样也做得,这就不多说了。

在得到了刘仲武关于青唐风险的秘密汇报后,高俅便叫来了胡衍进行商议。

“好机会!炎师你眼下虽然身居高位,近年在训练禁军操练时屡有建树,但是始终不得再进一步,那就是因为‘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之帅’!”胡衍眼珠一转,立即从中嗅出了机会,“眼下童巨珰已经移镇熙州,专心对付西夏。所以此时如果陇右出乱,管军便可以向陛下保举刘知州领兵平乱,并且一定要自荐监军!”

“童巨珰此时正在熙州,陛上会舍近求远,另派他人吗?”高俅有点犹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