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如潮水般沉沉地淹没了扬州城外的官道,只留下一抹幽深的寂静。
一轮明月孤悬天际,清冷的光辉如细丝般洒落,为这沉寂的夜晚添上了一抹神秘而幽远的色彩。
几辆简朴的马车在月光的轻抚下缓缓行进,车轮碾过路面的细碎声响,在这幽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宛如一曲低沉而有力的命运交响曲。
“姑妈,咱们已经出城有一段路了。大哥让我来问问您,您和表妹的身体可还撑得住?”一个身着粗布衣裳的少年,轻声细语地对坐在马车内的中年妇人说道。
妇人面色虽略显憔悴,但眼神却格外坚定。她慈爱地看了一眼熟睡的儿女,轻声道:“告诉瑚儿,不用担心我们,直接按照他原定的计划前行便是。”
少年闻言,点了点头,转身欲去,却又似想起了什么,犹豫片刻后,再度开口:“姑妈,此去京城,路途遥远,您若有什么不适,千万不要硬撑着。”
妇人闻言,眼中闪过一抹笑意,她温声道:“放心,姑姑不是那种拿自己身体开玩笑的人。真有什么不适,定然第一时间告诉你们哥俩。”
少年见状,也不再多说什么。马车继续缓缓前行,夜色渐深,四周的景致也愈发显得朦胧。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官道上,给这长途跋涉的旅程增添了几分诗意。
顾忌着贾敏和两个孩子的身体,原本一个多月的路程,硬生生的拖了将近三个月。等到京都的时候,已经是四月中旬了。
随着马车缓缓驶近京都的城门,那巍峨的城楼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愈发庄严肃穆,一股沉稳而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少年望着眼前这座象征着权力与繁华的城门,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他转身对车内的妇人说道:“姑妈,咱们到了。”语气中难掩归家的喜悦与急切。
听到少年的声音,妇人缓缓掀开窗帘,露出一张温婉的脸庞。她看着排队进城的人群,眼神不由一阵恍惚。
“姑妈?”察觉到妇人的恍惚,少年不解地喊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担忧。
妇人回过神来,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对少年说道:“没事,琏儿,姑妈只是有些感慨罢了。”
少年闻言,眼中闪过一抹了然。他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笑道:“也不知道大哥有没有通知府中咱们今儿进城,若是没有,正好给母亲她们一个惊喜。”
妇人闻言,不由莞尔,道:“你当瑚儿是你啊,这么没规矩,他定然是早早的就安排妥当了。”
少年刚欲还口,突然前方传来一阵骚动。紧接着,一道娇斥声传进耳中:“睁大你们的狗眼瞧瞧我们是谁,不过是个守城门的,竟敢拦我家小姐的车驾!”
少年和妇人皆是一愣,纷纷探头向外望去。只见一队马车被拦在了城门外,为首的马车上的帘子被掀开,一个穿红戴绿的小丫头正双手叉腰,站在马车上,一脸嚣张地瞪着守城的士兵。
那小丫头年纪不大,却打扮得极为艳丽,头上插着几支珠光宝气的簪子,身上穿着绣金线的红衣绿裙,看上去比一般人家的小姐还要富贵几许。
“这是怎么回事?琏儿,你去打探一下,看看是哪家女眷如此没有规矩?”妇人皱眉问道,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她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仗势欺人且没有规矩的人家。
少年应了一声,随手将手中的缰绳扔给一旁伺候的下人,带着两个小厮大摇大摆地向前走去。他心中也有些好奇,究竟是哪家的小姐,竟然如此嚣张跋扈,连守城的士兵都不放在眼里。
“二爷,大爷问您不在后面守着姑太太的车驾,到前面做甚?”少年还未挤到那对马车前,就被贾瑚身边的秋石拦住了去路。
少年闻言,微微一愣,随即笑道:“秋石,你告诉大哥,我不过是好奇前面发生了何事,特来打听一下。姑妈的车驾有下人守着,不会有事的。”
秋石听了,眉头微皱,显然有些不放心。但他知道少年的性子,只得说道:“小人同二爷一起过去吧,一会大爷问起,小人也好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