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沟和元宝镇的孩子,熟悉民团的风格还好一些。
在其他地方,朱传文的名声,说是可以止小儿夜啼都不奇怪。
“跑也没有用,在放牛沟不允许还留辫子的娃娃存在。”
朱传文在心里想到,那些成年人也就算了,思想固执,不好改变你,但孩子可塑性强,不好耽误。
回去就要跟里长商量,要把孩子的辫子剃了。
然后进行一些新式学堂教育。
等到二十年后,这些人也就可以大用。
随着老朱越来越发达,放牛沟老朱家的院子,也是一再经过扩建。
到了目前,不只是有长工们和佣人们住的院落。
老朱家三兄弟,也各自有自己的小套院。
“你们收拾吧,我到田里看看去。”
刚回到家,朱开山就又惦记起了地里的那点庄稼。
请再多的短工和长工,都不耽误朱开山亲自下田。
“爹,我跟你一起去吧。”看着传武没有跟着一起去的意思,朱传文决定自己跟过去看看。
两个人到的时候,长工们在把头的带领下,为大豆田除草。
这是朱传文老家山东的种田方式。
人多地少的原因,山东讲究的是精耕细作,没有更多的田,只能在怎么提高单位亩产上做文章。
关外本就土质肥沃,又是人少地多的情况,采用的是粗犷式种田。
一眼望去,老朱家的庄稼就要比其他人长势好上很多。
“崔把头,豆田还需要几天,那几晌烟田,也需要人手了?”
朱开山对着领头的长工问道。
“东家,伙计们都卖了死力气了,耽误不了进度。”
崔把头对着朱开山回道。
按着原剧情,这个人原本应该有点刺头,不太服气朱传文的管理。
但现在是朱开山直接管理长工,朱开山当然更会管理,还有朱家势力更大的原因。
这崔把头没有一点刺头的迹象。
给老朱家种田,表现的跟帮自家种田一样。
“好,这段时间辛苦大伙儿了,今天给大伙儿加餐,酒肉管够。”朱开山听了之后,对着长工们鼓励道。
长工的日子,其实大部分都不算难过,尤其是在地多人少的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