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眼,就已是宣德四年。
朱瞻基颁布了不少和百姓相关的政策,但是收到了阻力却不小。
不过在进行了一定的妥协之后,政策还是推行了下去。
整个天下一片欣欣向荣。
同样,朱瞻基也感受到了来自文官集团的威胁。
他决定设立内书堂,教太监读书,引太监下场。
纵然历史上太监祸乱朝纲的例子并不少,但朱瞻基有足够的自信,太监不会在自己手上失控。
并且,他还定好了相关制度,避免后世之君控制不住太监。
太监这个群体,只能依附皇帝。
因为他们和皇帝深度绑定。
朱瞻基重用太监的意图自然是被察觉到了,文官集团虽然明面上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但朱瞻基确实感受到了阻力。
不过朱瞻基也不是轻言放弃的人,这件事他是一定要做下去的。
缓和了不少的君臣关系再一次出现了裂痕。
……
坤宁宫。
胡皇后脸上满是忧虑之色。
因为这个长时间过去了,儿子还是认不出父母,话也不会说。
可以说是退化了。
孙氏现在过的并不好,宫里的人,你得势的时候,有的是人上赶着巴结。
一朝失势,是个人都想上去踩上一脚。
胡皇后并没有同情孙氏,这个下场是孙氏咎由自取的。
她只是心疼自己的儿子,被孙氏这个恶毒的女人害成这样。
长时间的相处,儿子熟悉她的味道,所以对于她的亲近,儿子并不抗拒。
但朱瞻基因为忙于国事,绝大部分精力都在朝政上,隔几天才来一次坤宁宫,而且来的时候,儿子已经睡着了。
父子两人好不容易再次熟悉起来,时间一长,儿子就又抗拒朱瞻基的亲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