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人群开始散去,海岳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松了一口气。
回到衙房后,海岳的心情却依然沉重。
尽管暂时安抚了百姓,但陛下要亲征的消息是真的,后续的影响绝非轻易能够平息。
海岳在屋内来回踱步,思索良久,最终停下脚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然。
他召集衙房中的一众读书人,神色凝重地说道:
“诸位,京城局势动荡,百姓人心惶惶。
我们虽已尽力安抚,但隐患犹存。
为今之计,唯有在杂报上着重宣扬‘天子守国门’的大义,
方能让百姓真正理解陛下以及当年文皇帝的决策,消弭他们心中的恐慌。
皇帝以及朝廷在这里,就是为了当大敌当前之时,
朝廷没有退路,不能跑,也不能走!”
“是。。。。”屋中的一些读书人顷刻之间就明白了海岳的意思,开始奋笔疾书起来。
见他们如此迅速的开始工作,海岳不由得心生感慨,
这些大乾朝廷未来的读书种子,就是比吏员好用许多。
以往,他与吏员说政令时通常要说上不止一遍,
还要掰开了揉碎了与他们说,如此他们才能理解。
现在,这些举人顷刻之间就能体会,甚至还能根据自己的体会写出新东西。
有的时候,都会让人耳目一新。
这让他不由得生出一些感慨,若是能让这些读书人一直在这里做工就好了,那他也能轻快一些。
只可惜,科举总是要开的,若是不开科举,天下的读书人都会不满。
就在这时,海岳忽然意识到了一件事,
若是朝堂诸多大臣跟随陛下到东北打仗,那科举可能真就短时间开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越想,海岳的脸色愈发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