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遵旨。。。”
御书房内再次陷入了安静,光汉皇帝在屋内来回踱步,不时看看御书房外的道路,面露期盼。
“黄俊,靖安侯与平西候立下如此大功,让我大乾扬眉吐气,你说该如何封赏?”
“陛下恕罪,奴婢不敢妄议朝政。”黄俊面露恭敬,眼中弥漫着笑意。
“此间没有旁人,尽管说来。”
光汉皇帝也露出笑容,大手一挥,浑然无所顾忌。
在这宫中,光汉皇帝最亲近的就是黄俊,
有时一些奏折都由黄俊批阅,说一些有关朝政之事,理所应当。
黄俊听闻此言面露沉思,想了一会儿沉声道:
“靖安侯本事极大,手中军卒也尤为悍勇,
在军伍之道上,朝廷能给得不多,至多一些银钱赏赐,
但朝廷余钱不多,都各有用处,
如今靖安军在赤林城招兵,朝廷也不能给予一些支持,所以奴婢觉得,
在军伍一道上,朝廷应当默不作声,给予靖安侯最大的便携,
他想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只要心系大乾即可。”
光汉皇帝轻轻点了点头:
“你说的对,军伍一道上朝廷若是插手,反而会拖其后腿,不如任其施为,继续说下去。”
“靖安侯最拿得出手的本领,便是军伍之事,此为武功,
奴婢左思右想,觉得靖安侯爷在文治方面有一些缺漏,
这也使得靖安侯爷虽然风头正盛,名声冠绝大乾,
但却不招一些读书人喜欢,因为其出身黔首。”
“你的意思是?”光汉皇帝眉头紧皱,略微思量便想清了其中门道。
如今天下读书人同出一门,
就算是互不相识,见面时也会多几分亲近,
同样的,在官场之上,他们也会紧紧抱在一起,互相帮扶。
而林青等武人要么出身黔首,要么出身勋贵,天然地站在了读书人的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