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行气活血之品:
玫瑰花:疏肝解郁,和血调经。推荐:玫瑰红枣茶(干玫瑰花蕾、去核红枣,沸水冲泡),适合情绪压力大、经前乳胀者。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推荐:煮粥、煲汤(如陈皮红豆沙)、泡茶(陈皮普洱茶),助消化,防滋腻。
生姜:温中散寒,促进循环。推荐:做菜调料,或晨起含服薄姜片、喝姜枣茶(生姜几片、红枣几颗煮水)。
3。避免“偷铁贼”:浓茶、咖啡中的鞣酸,高钙食物(如牛奶),植酸(如全谷物、豆类外皮)会影响铁吸收。建议与富含铁的食物错开时间食用(间隔1-2小时)。
三、经典食疗方:厨房里的“气血加油站”
1。五红汤(温润经典):
配方:红皮花生30g,红豆30g,红枣8-10颗(去核),枸杞15g,红糖适量。
做法:花生、红豆提前浸泡2小时以上;与红枣同入锅,加足量水,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小时;加入枸杞和红糖,再煮10-15分钟即可。豆类软烂为佳。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暖胃。适合面色无华、乏力、畏寒、产后或经期后调理。每周2-3次。
2。当归生姜羊肉汤(驱寒暖身):
配方:羊肉500g(切块),当归10-15g(切片),生姜30-50g(拍碎),黄酒、盐适量。可加黄芪10g增强补气。
做法:羊肉冷水下锅焯烫去血沫洗净;所有材料入砂锅,加足量水、少许黄酒;大火烧开撇浮沫,转最小火慢炖2-3小时至羊肉酥烂;加盐调味。
功效:温中补血,祛寒止痛。适合血虚有寒之手足冰冷、腹中冷痛、女性痛经、产后虚寒腹痛。秋冬每周1次。体质燥热、上火、感冒发烧时忌食。
3。黄芪当归乌鸡汤(气血双补):
配方:乌鸡半只或1只,黄芪20-30g,当归10g,红枣6颗(去核),生姜几片,盐适量。
做法:乌鸡处理干净斩块焯水;所有材料入砂锅,加足量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炖1。5-2小时;加盐调味。
功效:大补气血。适合气血两虚明显,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心悸、倦怠乏力、月经量少色淡者。每1-2周1次。感冒、湿热体质慎用。
4。小米红枣山药粥(健脾养胃基础):
配方:小米50-80g,红枣6-8颗(去核),新鲜山药100g(去皮切小块),可加枸杞10g。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