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和户外工作者是热射病的高危人群,需要特别防护措施。
对于老年人,家人应每天至少两次确认其状况,包括精神状态、饮水量和居室温度。建议为老人准备带有大按钮的简易电话或呼叫器,方便他们随时求助。张大爷出院后,女儿给他买了一个智能手环,可以监测心率和体温,还能一键呼叫。
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家长要特别注意:不要将婴儿单独留在密闭车内(即使开窗也很危险);推婴儿车外出时,避免用毯子完全遮盖车体阻碍散热;随时检查孩子后颈是否出汗,及时补充水分。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在高温天气更易出现并发症。这类人群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如利尿剂可能需要减量),并加强血压、血糖监测。我的一位糖尿病患者病友就养成了夏季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血糖的习惯。
户外工作者应实行"工作-休息轮换制",每工作50分钟到阴凉处休息10分钟。单位应提供含盐饮料和防暑药品,并组织员工学习热射病预防知识。2019年某建筑工地实施的"三避开"制度(避开高温时段、避开阳光直射、避开单独作业)就显着降低了中暑发生率。
四、紧急自救与互救:生死时速的黄金30分钟
当发现有人出现热射病症状时,最初的30分钟抢救至关重要。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
第一步:迅速脱离热源
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最好是空调房间。若在户外,可用遮阳伞或衣物搭建临时阴凉区。记得去年新闻报道的那个智慧外卖小哥吗?他发现同行倒地后,立即用多个外卖箱拼成一个"遮阳棚",为抢救赢得了时间。
第二步:快速降温
解开患者衣物,用任何可用的方法为其降温:
-冷水擦拭或喷洒皮肤,特别是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
-用湿冷毛巾或冰袋(包裹薄布)敷于上述部位
-扇风促进蒸发散热
-如有条件,可将患者置于冷水浴中(但需注意保持头部高于水面)
注意不要用酒精擦拭,尤其是老年人皮肤脆弱,可能造成损伤。降温目标是使体温降至38。5℃以下,但要避免降温过度。
第三步:正确补液
如果患者清醒并能吞咽,可给予含少量盐的凉水或运动饮料。但若患者已意识模糊,切勿强行灌水,以免呛入气管。我曾见过一位热心大妈给昏迷的中暑者灌水,差点造成窒息。
第四步:及时送医
即使症状看似缓解,也必须送医院检查,因为热射病可能导致延迟出现的器官损伤。搬运患者时应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若等待救护车,应持续监测呼吸和意识状态。
特别提醒:不要给患者服用退热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这些药物对热射病无效且可能加重肝脏损伤。也不要用掐人中等刺激方法,这只会增加耗氧量。
五、康复与调理:走出热射病的阴影
热射病患者即使脱离生命危险,也可能面临长期的恢复过程。正确的康复调理能最大程度减少后遗症。
急性期后的1-2周内,患者应保持充分休息,避免再次暴露于高温环境。饮食上宜选择易消化的半流质,如粥、面条、蒸蛋等,少量多餐。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豆制品)帮助组织修复,但避免油腻。
神经系统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可能需要数月才能完全恢复。这时可进行适当的认知训练,如拼图、简单计算、回忆往事等,但不要过度疲劳。张大爷出院后,女儿每天陪他下15分钟象棋,逐渐延长时间,三个月后他的棋艺才基本恢复到病前水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