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能评价他儿子做了蠢事,但他没办法去光明正大的评价那些儒生。
万一传出去了,他在士林里的名声,可就要毁了。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今后的风向会如何变。
万一那些人从罪人,变成了义士呢?
眼看着向敏中犹豫,杨七不悦的撇嘴道“你们这些官场上的老油条,太油滑,一个个滑不溜秋的。看似明哲保身,可实际上在很多关键问题上,并没有绝对的主见。
朕很不喜欢……
朕喜欢有棱角的臣子。
至少在关键时刻,他们有他们应该有的坚持。”
杨七一指皇宫南门的位置,接着道“比如南门外的王旦,就是一个有坚持的人。纵然知道自己已经错了,却也要一直错下去。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愚蠢。
可是在朕眼里,这却是一种难得的表现。
很多时候,官员们就是因为缺少了一份坚持,这才导致了一个又一个对国家有益的政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若不是他犯蠢,非要跟朕走在对立面,朕以后肯定重用他。”
杨七又看向了向敏中,继续道“向敏中,你该有点棱角。你和吕端一起投的朕,为何朕重用了吕端,而没有重用你?甚至后来者的吕蒙正,已经隐隐开始有压制你的趋势?
就是因为他们尚有棱角,而你没有。”
向敏中惶恐的低下身,郑重道“臣罪该万死……”
杨七苦笑着摇了摇头,长叹一声,“还是该不了这个坏毛病。罢了,朕也不逼你。朕跟你们这些人说话,不太喜欢拐弯抹角。
朕就直说了,朕今日请你过来,就是想请你做一个选择,帮你打磨出棱角。”
向敏中低着头,看不到表情,只听他声音深沉的道“请陛下示下。”
杨七问道“儿子和儒生,那一个更重要?”
向敏中浑身一颤,站在原地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杨七的这个问题,在向敏中耳中,更像是‘你觉得,那个能活’。
保儿子,得罪儒生。
保儒生,失去儿子。
向敏中一时间,陷入到了两难。
还真映证了他入宫前的那一句话,杨七很有可能把儿子的生死,交到他手里。
此事若是放在宋朝的朝廷,向敏中就没这么为难了。
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保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