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而代之的是行宫墙壁上的六个窟窿。
杨七就这么一拳一个,硬生生的把这六位大内高手,砸出了行宫,甩出了行宫外,变成了一滩滩的肉泥。
由此可见,杨七手上的力气有多大。
侧面的也反应了杨七心中的怒火有多旺盛。
“再有人拦我,我不介意杀出去!”
背对着赵光义,杨七丢下了这句话,大踏步的离开了行宫。
有刚才那六位大内高手做前车之鉴,没有人再敢阻拦杨七。
陈琳频频的看向赵光义,赵光义盯着杨七的背影,却没有下达任何杀死杨七的命令。
即便是杨七表现的嚣张跋扈,无礼到底。
赵光义为何会如此?
赵光义心虚。
数十万大军葬送在顺城,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赵光义一意孤行。
这一次,赵光义想找个人帮他背锅都不行。
因为他剥夺了曹彬统帅的位置,由他自己担任。
所以数十万大军的葬送,他有逃脱不了的责任。
而且在发兵之前,曹彬曾三番五次的劝解他,让他三思,他却幽禁了曹彬一意孤行。
赵光义清楚的知道,接下来他不仅要面对的是辽国的反击,还有大宋满朝文武的质问,以及百姓们的质问。
甚至还有无穷无尽的兵变。
依附于曹彬门下的那一支禁军虽然逃脱了危险,可是还有很多将门子弟被葬送在了顺城。
他们家里的兄长、父辈,要么在边关镇守,要么在京中坐镇。
一个个不是手握重兵,就是拥有许多旧部。
一旦他们纷纷起兵找赵光义要一个公道。
赵光义恐怕唯有自裁以谢天下了,不仅如此,很有可能还会再上演一次陈桥兵变。
所以现在的赵光义,不敢开罪任何人,特别是手握重兵的杨七。
杨七霸道的离开了行宫。
赵光义咬了咬牙,一句话也没说。
他反过身,再次提了李继隆二人各一脚,沉声道“还不快将顺城的战事告诉曹爱卿和赵爱卿。”
李继隆和李昉二人,细细的将顺城发生的一切,告诉给了曹彬和赵普。
当听到那一支逃出去的禁军投了杨七,曹彬脸上明显有些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