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他麾下的十一万的将士没有怎么消耗,不仅没有消耗,反而还在逐渐的增多。
现如今,杨大麾下的兵马,已经超过了二十三万了。
毫无疑问,多出来的那些兵马,都是杨大在何敬的帮助下,从三州招降的。
杨七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差点没有笑出猪叫声。
赵光义差点没气死。
他麾下的人打仗,又耗钱、又耗粮、又耗人,兵力越打越少。
杨七麾下的将士们打仗,那是又赚钱、又赚人、又赚地盘。
感觉杨七麾下的将士们打仗,战场上就像是没有敌人一样,只要他们肯弯腰,似乎一切都能捡到。
差点没气吐血的赵光义,再次召集了诸文臣武将们议事。
并且,赵光义特地叮嘱了陈琳,不许告诉杨七,也不许杨七这段时间出现在他面前。
杨七才懒得在乎赵光义的看法。
就在赵光义开会的时候,杨七在给杨大回信。
杨大再次在信上,请杨七册封新招降的兵马。
杨七思虑了许久,最后赐下了龙首军三个字。
应州夹在雁门山和龙首山之间,朔州、寰州二地已经并为雁门府。
地盘比朔州和寰州加起来都大的应州,自然能另立一府。
杨七为应州信件的府,取名为龙首府。
至于之前和赵光义订立的盟约,在战后只要寰州和朔州的盟约,杨七就当不存在。
占了,那就是我的,哪有吐出去的道理。
杨七不仅给杨大回信,确立了龙首府。
同时,杨七还去信给寇准,让他再挑选一批官员,送到龙首府去。
给寇准写完了信,杨七又怕西北四府凑不齐这么多官员,于是杨七又给远在洞头岛的落叶写了一封信,让他选一批已经**好的沙门岛的犯官,送到西北四府听用。
不对,如今应该称之为西北六府。
……
就在杨七为自己的西北六府劳心劳力的时候。
赵光义和群臣在大帐内正在商量一件大事。
一件杨七听了会杀人的大事。
赵光义端坐在龙椅上,短短的十几日,像是经过了一轮的岁月,整个人苍老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