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本来就是有游牧民族组成的国家,在他们没得到燕云十六州的之前,根本不懂得生产的重要性。
如今从燕云十六州看到了生产的重要性,也尝到了甜头。
他们,自然不可能做舍本逐末的事情。
因此,人口置换的问题,是不能停下的。
交趾男丁虽然懒散,可是他们在种植方面的经验,也远比辽人强。
只要这个人口置换的计划不停,就算辽国朝堂上发现了辽地汉民流失以后,粮食产量锐减这个问题。
也会把这个问题推到商人头上,而不是做人口置换的南国人头上。
也就是说,真金白银的购买辽地汉民,只是一门短暂的生意。人口置换计划,才是一个可以长久做下去的计划。
杨延嗣在回复的信件中,除了准许王明诚提高人口置换的比例外,还允许了南国的粮食向辽国进行出口。
用出口粮食,掩盖辽国粮食产量降低的问题,也是一个不错的手短。
如此一来,不仅从辽国置换走了辽地的汉民,还从辽国赚取的大把的银钱。
长此以往下去,当辽国的汉民全部被置换走以后,辽国从这些汉民身上转到的钱财,也会被南国抽调走。
到时候,只要南国不向辽国出口粮食。
习惯了吃粮食的辽国人,就会一夜被打回解放前,继续爬上马背,过茹毛饮血的生活。
“也不知道萧倬这个少妇,能不能维持着辽国,坚持到那个时候……”
萧倬,是辽国萧太后的名讳。
一个奇女子。
也是一个风云人物。
杨延嗣很期待和她尽早的会面。
“应该也快了,大宋北伐辽国……双龙会……金沙滩……应该就在这五六年之间……也许会更快……”
杨延嗣坏坏的笑道“也许到时候宋皇这位金龙和辽后这位火凤,会发现……本少爷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大惊喜……”
满怀期待的杨延嗣,翻开了下一封信件的时候,脸瞬间黑了。
这一份信件,是杨延定写的。
信件的内容很简单。
彪悍的杨三嫂董月娥同志,为了贯彻落实杨延嗣此前训练精兵二十万的计划。
她联合了曹玮、杨延光、呼延赤金和彭湃。
五个人,发动了全民战争的计划。
彭湃这个新晋的稻草人首领,跟在杨延嗣身边,没学到其他的,把关于如何宣传思想,如何调动百姓热情的本事,学了个通透。
在董月娥支持下,彭湃带着稻草人的人马,扛着大刀,闭着南国各地教书的儒生们,向南国所有的百姓宣传战争思想。
董月娥、曹玮、杨延光、呼延赤金,在这种思想的支持下,大肆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