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楚城里,随着樊帼英的归来,城中日渐稳定,出了正月,号称榆楚首富的陈家搬了回来。
陈家回来的那天,大半个榆楚的人都去街上看了,和走时一样,前面的马车进了陈家大宅,后面的马车还没有进城,几十辆大车浩浩荡荡,拉回了陈家的老老少少,也拉回了陈家的万贯家财。
没有人看到陈家大老爷掉了满口白牙的嘴。也没有人注意到陈家的几位大管事都换了人。
陈家,是萧韧用真刀真枪逼回来的。
陈家和范县樊家是老交情,谈不上世交,但是私下里往来频繁,陈家也是靠着樊老将军才在榆楚要风得要风,要雨得雨。
几个月前,樊三太爷身边的清客羽白先生悄悄来到榆楚。陈大老爷虽然背靠樊家这棵大树,可他是生意人,早就把樊家人分成三六九等,樊三太爷自是入不了他的眼,因此他原本是不想见羽白先生的。
可是羽白先生却对前来接待的管事说道:“请转告陈大老爷,大厦将倾,岂有完卵,请陈大老爷早做打算。”
这几句话若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来,陈大老爷不会在意,但是羽白先生毕竟是樊三太爷的清客,樊三太爷毕竟是樊老将军的亲弟弟,陈大老爷心中一动,还是见了羽白先生。
羽白先生告诉陈大老爷,不出三个月,樊家将有大祸,望陈大老爷早做打算。
接下来发生的事可想而知,这也就有了陈家搬离榆楚,引发榆楚民众不安的后续。
陈大老爷是在半路上遇到萧韧的,他原以为会有一番说辞,没想到萧韧的人二话不说,上来就是一顿暴揍,陈家虽然请了两家镖局子,又带了几十人护卫,可是这些人遇到官兵,哪里还敢还击,眼睁睁瞅着陈大老爷被揍成猪头。
最终陈家土头灰脸回到榆楚,还要硬撑出花团锦簇,喜气洋洋,暗地里只能打碎牙齿混血吞。
陈家回到榆楚的第二天,樊帼英就来拜访,走的时候带走了五万两粮草银子。
秦王收到樊帼英的来信后,哈哈大笑,对萧韧道:“小七做得好,告诉樊少将军,即日起,由她暂代榆楚卫指挥使,本王已上奏朝廷为她请封,陈家给的那五万两银子,就用来安抚边关和榆楚的百姓吧。”
秦王想了想,让人研墨,亲自为陈家题了个“后德载福”的牌匾,牌匾送到榆楚,陈家老少出城相迎,在榆楚做生意的商贾们纷纷效仿,一箱箱的银子,一车车的粮草送到西秦军大营,一时成为佳话。
这两个月来榆楚发生的事如同长了翅膀传遍了大齐,也传进了京城。
来自榆楚知府和秦王府的奏折摆在了老护国公杨锋的案头。
第章奏折
杨锋案头的奏折当然不只是这两道,还有扔在藤筐里的,藤筐就在书案下方,里面的奏折来自西北各地官员,以及江南八大书院那群吃饱了没事做的读书人。
“程儿,这些奏折你看了吗?”杨锋指指地上的藤筐对站在面前的长孙说道。
自从秦王派一清道人在大殿上送人头的那件事情发生之后,无论是上朝还是议事,杨锋都会带上长孙杨锦程。
已故的杨家五爷杨捷的长子杨锦庭也已束发,则由伯父杨敏带在身边,就连远在关外的燕北大将军杨勤,也把刚满十三岁的儿子杨锦轩送进了军营历练。
局势一触即发,杨家的新生力量必须要快速生长起来。
望着白发苍苍的祖父,杨锦程垂手而立,道:“孙儿全都看过了,无非是为秦王父女歌功颂德。”
“你看出了什么?”杨锋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