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飞点头,目光看向几匹骡马拖拽而来,爬犁上的那些大包小包,外面遮掩的篷布及东西已被卸下,眼下正有队员在往营篷里搬。
这里的营房,所采用竹制篷骨扎制而成的拱篷结构,位于一处山洼内,靠边的一处陡坡下,位置隐秘难以被发现。
说是陡坡,其实也可以叫做石崖,只是并非那种直上直下,而是略带一点坡度的石崖,凹凸不平的石崖上,又积攒了一些泥土,并长上了杂草灌丛及及歪七扭八的崖树等等。
竹拱的一端,便是插在灌丛或崖树根桩下,当然也有利用岩缝这些固定的,只不位置不太平齐,所以篷子也显得不太规整。
篷子起了三间,一大二中,大的那间,是给行动队队员居住的,很长,都不用多挤,住下两个小队的队员都不成问题。
中等的其中一间是仓房,即用来存放行李弹药等物资,也储放粮食菜肉这些,还有其他零零碎碎的物什。
另一间中等的,分隔出了一部分做为厨房,余下的,提供给在此地为他们打下手,让他们能专心训练的人员。
其中就有那位张五爷,剩下的是最近陆续物色招揽的一些人,多是与日本人有仇或有一技之长的,目前他们的情况,进一线作战部队的可能性不大,但二线或后勤是完全能胜任的。
取暖的话,用的主要是壁炉跟地暖,壁炉在篷内,烟道布置在石壁上,其实它更主要的用途,是烧水这些。
地暖的话,就是在地面下布烟道,可以理解为,篷子就是一个大大的火炕,之所以不搭正经火炕,主要是这荒郊野岭,又正值大冬天的,和泥弄砖这些太麻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这里的地面,是黄土混着碎石,颇为硬实,干脆因地制宜,在地面刨出烟道,再用片石盖上,并用少量土浆将缝填充严实便可。
至于烧火的灶,放在篷屋外,在坎上刨坑,并用石头土浆垒砌好灶,烧火之后,热量便会像炕一般通过烟道传递,让屋内暖和起来。
至于茅房,在山洼另一侧,选了个低洼的土坑,稍加休整弄了个旱厕,旁边就是牲口棚,都是用木棍跟秸秆扎起来的,而且说是在另一侧,其实也就几步路的距离。
回了队员跟新人打的招呼,王明坤几人进到库房,不少东西已经从包中取出归置好,王明坤也掏出了使用说明的手册。
仓房里最显眼的,是堆在过道边,长长一卷,乳白带透,还可见棕黄纤维丝线的物件。
“这是一卷最近生产出来的塑料布,防水且不透水,可以用来搭建篷子,垫地防潮,或切割后,做为防水雨披使用,当然,也可以做为藏身冰雪下,隔绝冰雪的材料。
其用途,虽然与帆布这些有所重合,但其更薄更轻,实用性上应该会更好,不透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阻隔热量流失,可惜就是怕火怕热……”
王眀坤给合说明跟自己的理解介绍一番,他也确实觉得这比帆布更好用,先不说同等大小下,重量有数倍之差,防水性能上也是天差地别。
帆布虽然能防水挡雨,但终究是纤维布料,它也会被打湿,夏天反而无伤大雅,反倒是冬天被打湿又冰上,直接变成硬邦邦的,哪怕不渗透,表面结上冰也很难处理。
塑料布则不同,至少表面相对光滑,水抖一抖便下去了,冰也是一样,这意味着使用完合,能很容易收拾落脚,在临时搭建过夜营地这类时候,很容易使用。
“会不会钩挂破裂?这看着又软又薄的,树枝尖刺钩挂,应该不太能遭得住吧!”看了看又摸了摸,王守飞问出了自己的担忧。
“介绍确实说明有这个问题,但不会有想象中那般不耐用,塑料内部,还夹了几层薄麻布做骨架,对强度进行了加强,不会轻易便出现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