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儿四岁了,胖乎乎的,个头也不小,裴灶安还能抱动,窦金花已经抱不动了。
她牵起曾孙的手,怕裕儿又要跟,哄着孩子跟她进屋里拿杏脯吃。
长夏三人总算脱身,匆忙就出门了。
陈家村离芙阳镇较近,回来的时候绕到镇上买包山楂糕就行,不会耽误太久。
·
红色的山楂糕酸甜可口,弹而细腻。
裕儿一手抓一块,笑哈哈吃着,一点儿不见上午的赖皮样。
听大人说起过两天去府城,他知道自己和阿爹也会跟去,说:“阿公说给我做了一只小船,再去找阿公,就做好了。”
“小船?”裴曜眉梢微挑,他没听师父说过。
“嗯。”裕儿重重点头,又咬一大口山楂糕,脸颊鼓鼓的。
贪吃又贪玩的孩子天真无邪,长夏坐在桌前喝茶,裕儿往他怀里蹭,他顺手搂住,低头逗裕儿玩了一会儿。
裴曜拿起一块山楂糕,说:“这次去了,顺便上私塾看看,要是合适,正好过段时间开堂,就送他过去。”
他说的是裕儿念书的事情。
陈知和裴有瓦听着,一时没说话。
私塾是孟叔礼给找的,当年孟耀就是在李先生的私塾里念书,当年的李先生如今成了老先生。
李文贤是个老秀才,虽没教出什么状元榜眼,但品行很好,素来有口碑,为人也不迂腐呆板,开蒙识字这几年由他来教习,总不会出错。
府城的私塾比乡下贵多了,一年少说也得有五两,平时还得买纸笔书籍,一笔笔都要花钱。
不过对裴曜来说,一年十几两还是供得起的。
这几年他做木雕越来越熟练,除了木雀和螃蟹以外,大小船只渐渐也上手了,除去平时花用的,攒下了五十两。
过日子总有些想不到的地方要花钱。
家里无论谁病了伤了,都得好生去治,亲戚朋友之间的走动,也要用到一些钱,这五十两是最近刚攒够的,正好是整数,被长夏好生收了起来,不到大事绝不动用。
吃吃喝喝的钱留了一些,裴曜每个月也在赚,不愁没钱花。
陈知和裴有瓦不是不想让大孙子念书,只是府城离得远。
知道他俩的顾虑,裴
曜说:“我觉得师父说得在理,
找个好学堂念书总没错,
况且离得也不算远,你俩要实在想裕儿,就坐船过去,住几天都行,西厢房不是空着,有睡的地方,再者,每个月我会带裕儿回来一趟。”
乡下地方小,很多人都没什么见识。
裴有瓦走南闯北这么多年,很快就想开了,何必把孩子困到湾儿村这小小的一湾之地,多见见外头的世面,以后说不定比裴曜更有出息。
他劝了陈知两句。
陈知知道,那些读书有出息的人,总归是要往外走的,虽然裕儿还没去念书,但裴曜都能从乡下到府城谋条生路,大孙子既有好去处,哪能挡着拦着,岂不是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