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战术需要参与其中的球员们大量跑动,来创造出机会,所以体能训练几乎占据了本期集训的一半篇幅。
剩下一半篇幅就是进攻和防守训练。
尤其是进攻,演练各种情况下的进攻套路。
而且教练组还尝试了不同的人员搭配。
虽然在讲解战术的时候,蔡伯康用的是王烈、池震、傅晓峰做例子,可实际比赛中的人员搭配不可能这么固定,教练组需要考虑到多准备一些人员组合,用来应付不同的场景。
最起码高中锋谭兴昌就不可或缺,在对手密集防守的时候,有一个强力高中锋,和只能找别人来客串中锋,区别还是很大的。
类似谭兴昌这样的球员,给中国队的战术增加了更多的回旋余地。
在蔡伯康为中国队设计的战术里,也有一种人员搭配就是让谭兴昌和王烈、池震同时首发,中国队的阵型改成433。
以前让王烈打中锋,是因为他的运动能力下降之后,活动范围有限,只能待在禁区里。现在王烈身体机能没问题,让他待在禁区里就有些浪费了。
谭兴昌这样一个有身体也有技术,能够给队友做球,甘心做绿叶的中锋,可以大大丰富中国队的战术。
理论上来说,蔡伯康为中国队设计的新战术上限肯定会比之前更高。
现在的问题是球员们能把理论上的上限,实现多少?
“一个星期的集训时间还是不够啊……”蔡伯康叹了口气。“目前还看不出太多的训练效果。”
“本来也没打算靠这一期集训就能练出什么东西。”何振勇说道。“我们可是连阵型都换了的,从四后卫变成三后卫……四后卫以前大家都习惯了,现在让他们改踢三后卫,可不只是少一个后卫那么简单。”
新战术里,中国队的首发阵型从原来习惯的442,变成了如今的352,从四后卫体系切换到三后卫体系可不只是数字上的增减那么简单。
从四中场增加到五中场,也不是简单的比大小游戏,不是说五个中场就一定比四个中场好。
进攻只是这套战术中的一个部分,而其他部分又环环相扣,牵一发动全身。
新战术的训练绝对不是PPT上标注出来的几条传跑路线那么简单。
就算球员们充分理解了PPT上二维平面的位置关系和传跑路线,真到了场上,要把脑子里二维的东西转化为三维的,把第三人称视角换成第一人称视角,那也是非常麻烦且困难的。
以前人们总是把足球运动想象成是单纯拼体力的游戏,甚至认为只有学习不好的孩子才会去踢球。可实际上足球是一项既需要体力,也需要脑力的综合游戏。那些学习能力不好的球员,在职业足坛的成就是很有限的。
“那我们和朝鲜的比赛是不是要沿用之前的战术和阵型?”蔡伯康问。
这个问题得主教练何振勇来拍板。
没想到何振勇摇头:“不,就用新战术。”
蔡伯康有些意外:“可是新战术球队掌握的还不是很好啊……”
何振勇解释道:“没关系,预选赛还剩下三轮,我们现在领先第三名澳大利亚六分,而且这轮是澳大利亚客场打伊朗。有风险,但总体可控。我觉得值得一试。我们的新战术究竟行不行,还是要经历实战考验才行。实战也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到明年世界杯正赛也只有一年时间,这一年里每一场比赛都是非常宝贵的。尤其是像世预赛这样真刀真枪的比赛,更是有热身赛也达不到的效果。”
蔡伯康想了想,觉得何振勇说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