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有两种可能。
第一:商毅与跨国资本联合,购买多家文化服务、媒体公司,试图影响国内舆论导向,老婆回来是辅助他的交易,或成为监督人的角色,燃眉和罗格斯之间的矛盾,有可能也是某种商业需求。
第二:商毅只是想发财,并没有犯罪意图,老婆回国为了和他协商离婚,燃眉公司的齐英俊只是死于仇杀。
但从调查来看,夫妻二人并没有离婚意向。
或者经侦已经查到了什么,但因为涉及到舆论安全问题,所以全方位封锁消息,毕竟网上关于商毅出事后的新闻千篇一律,这是他们的惯用套路。
沈一逸顾不得翻看毒化报告,开始在网上打量搜索罗格斯近几年的话题热搜。
女性成长、职场、家庭、自我认知、文化赋权…。沈一逸松了口气,罗格斯讨论的都是存在性问题,虽然引导发掘问题,争取权益与自由意识,有态度但很温和,并不涉及到权利产出,至少不会越及zz红线。
沈一逸给林普平打了专线电话,要他去刑技要齐英俊案子。正在值班的林普平接到电话后,十五分钟就送到了办公室。
“您看什么?”
林普平见沈主任聚精会神盯着屏幕看,好奇瞅了眼,发现是《她杀》的剧本,眼神一亮,“主任也在看剧本呢。”
他用着邀功的语气,“那天研判会上您说完老鼠药后,我突然就想起咱们在剧组培训上的毒理基础课,您放的那个小白鼠实验视频,越想越不对劲,回去翻了一下剧本,这两期受害者,都是由施暴者转变受害者,施暴对象都女——”
啪——
沈一逸合上了电脑,冷眸对上了他的眼。
“女性罪犯都是有预谋性…。会选择危险性最小,且最致命…。。”
林普平声音越说越小,他怔愣着,瞧清楚了主任表情里的不快。
“文件送到了,那我就先出去了。”
沈一逸直勾勾盯着背影,直到他消失不见,才重新打开电脑。
林普平经验少,看事物总特别单一化,整理案件头绪都是从犯罪视角出发,犯罪行为模式相似,那对凶手侧写也会重叠。
而她用了警察直觉,先入为主的框定了故事框架,假设杀人者是连环凶手,试图为了模仿杀人而杀人,所以会串联重要的要素,想寻找《她杀》中影响凶手的重要元素。
她把刑技资料翻开,翻到直播杀人案凶手侧写。
这么多天对凶手画像最终的研判结果依旧是女性。
侧写指导方向上写:由于作案工具为美妆产品,且物流过程不透明,步骤隐秘、证据少,所有判断凶手为长时间预谋杀人,且用了毒药,无虐杀情节,十分低暴力,并远离犯罪现场。
如果这不是连环杀手呢?
而是有组织的作案呢?
或者说是一场集体复仇,不涉及到两家公司商业关系,就像林普平说的,女性罪犯在实施犯罪时会选择准确性高的、危险性小的方式,她们不会因为冲动而随机杀人,反而谋划时间长,以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