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荀氏被打发去并州后的所作所为他们都有所耳闻,当年光武帝的度田令因为地方豪强大姓的强烈反对不了了之,荀氏却直接以雷霆手段通过度田牢牢控制了并州大地的田亩人口。
豪强为什么反对度田?因为他们能隐瞒田亩藏匿人口从而把本该上缴到国家的赋税收归己有,朝廷要是把什么都查的清清楚楚他们还怎么钻空子壮大自身?
这几年青州内乱,世道越乱百姓越想依附世家豪强,他们已经趁着内乱将家产扩充了十倍不止,想让他们把已经吃下去的好处再吐出来门都没有。
青州不是并州那等苦寒边陲,边地隔三差五就有羌胡劫掠,比起被荀氏上门查户口还是被羌胡杀光抢光更可怕。
青州不一样,青州再乱也就是百姓落草为寇,只要各城世家齐心协力,他们就能比朝廷当家做主的时候还要风光。
当年光武帝亲自下令度田都能被地方豪族怼回去,荀氏在青州算老几?
何况来青州当州牧的还不是荀氏那些满肚子坏水儿的老狐狸,他们要面对的只是个被强捧上来的毛头小子,他们世代在青州经营还能对付不了一个十几岁的毛孩子?
现在分给流民的是无主的荒田,等哪天荒田不够分了,他们这些坐拥大量田产的豪族大姓还能毫发无损?
到时候别说隐匿不报的田产保不住,估计连正当的家产都得被搜刮大半。
隔壁徐州这两年什么情况他们都清楚,甚至不是陶谦亲自搜刮,他只需要纵容亲信胡作非为徐州的大户就能掉层皮,这要是州牧亲自下场还能得了?
他们不是贪心不足,他们这是在自保。
别说什么青州有威震天下的温侯吕布在敢反抗就是死,人尽可主的无脑武夫不足为惧,他们稍微用点小手段就能让吕布和荀氏离心。
吕布之前反复无常,还指望他在跟了荀氏之后就变得忠心耿耿?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在没有人知道的地方,青州的世家悄无声息的分成两拨。一波以北海管氏为首拥护小荀州牧,一波以东莱刘氏为首准备把小荀州牧撵出青州。
说是把人撵出去,实际上是不敢把荀氏得罪死了,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更想直接把人弄死。
大旱来势汹汹,老天都在给他们创造反抗的机会,以刘氏为首的大小世家原以为他们可以很容易将荀晔赶出青州,万万没想到他们以为的都是错觉。
小荀州牧带到青州来的亲信不多,且多是没什么资历的年轻人,这种年轻人没经历过太多险恶性子倔不好收买,所以他们把拉拢的主要目标放在了贾诩和吕布身上。
开始的时候他们还觉得事情进行的很顺利,送出去的财物宝贝那俩人都收了,官署里其他地方也都打点的明明白白,就差时机成熟来打荀晔个措手不及。
关系要经常维护才能在关键时刻起到用处,贿赂这种事情也不可能是一次性的,收他们的好东西越多就和他们绑的越紧,就越不怕时机成熟挑明真相的时候和他们翻脸。
吕大将军在军营和城里两点一线,几乎不会去其他地方,贾校尉在城里有府邸,但是他本人几乎不在城里,而是随机出现在各城的农田里。
两个人都不一定在城里的宅邸,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送往二人府邸的金银财宝却没有断过。
主人不着家没关系,家里的管事也不是摆设,管事敢收下他们的贿赂就说明事先已经告知过主家,直接送到府上和当面送没什么区别。
按照他们的想法,贾校尉负责农事没见过好东西可以用钱财收买,吕大将军狂妄自大眼皮子浅更可以用钱财权势收买。
世上存在不爱财也不爱权的人吗?不存在啊。
以吕布连杀丁原、董卓的作风可以看出来他不是什么聪明人,也是不甘久居人下之辈,青州牧这个位置荀明光做得,他吕奉先一样做得。
天下各州的州牧皆是成名已久的名士,吕大将军威震天下,不比荀明光那毛头小子更合适?
只要吕大将军愿意,事成之后他们青州世家便奉吕大将军为主。
东莱刘氏派去的说客舌灿莲花,哄的吕大将军恨不得抄起方天画戟就再演一次手刃旧主的戏码。
以刘氏为首的世家对他的反应很满意。
虽然荀明光也是武将出身,但是世家出身的武将比吕奉先这种但凭武力闯出来的武将难相处的多,就算青州必须要有个州牧,他们也更乐意没什么脑子更好拿捏的吕布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