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继续直播,
“不过,在这满朝文武皆对王振俯首帖耳之时,却有一人例外,他就是于谦。
于谦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对王振的所作所为极为不齿。
他从不畏惧王振的权势,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朝堂之上多次与王振针锋相对,毫不留情地揭露他的恶行。
王振对于谦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
因为于谦在朝中威望颇高,深受百姓爱戴,且行事光明磊落,毫无把柄可抓。
王振虽有心打压于谦,却始终未能得逞。”
“时间来到1449年7月。
北方蒙古部落瓦剌,兵分四路,气势汹汹地向大明帝国发起了进攻,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就此全面爆发。
面对外敌入侵,王振这个从未经历过战争的宦官,心中却突然涌起了一股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竟然妄图效仿前朝明成祖朱棣,驰骋疆场,指挥千军万马,立下赫赫战功。
在他心中,朱棣就是他的偶像,他渴望有朝一日能像朱棣一样,统帅三军,奋勇杀敌,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然而,王振却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身份和能力。
他身为司礼监的宦官,根本没有指挥军队的经验和能力,却被那虚幻的梦想冲昏了头脑,做出了一个极为荒唐的决定——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
“朱祁镇在王振的怂恿下,竟也鬼使神差地同意了御驾亲征的提议。
或许是因为朱祁镇骨子里也有着一股好大喜功的劲儿,又或许是对王振太过信任,总之,他没有听取朝中大臣的劝阻,毅然决定亲自率军出征,对抗瓦剌。
问题是,这对君臣却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俨然将战争视为了儿戏。
从召集二十万大军到出征,他们仅仅用了五天的时间。
在这短短的五天里,他们根本没有去认真做好充分的后勤准备工作,军队的粮草、兵器、营帐等物资都没有得到妥善的安排。
就这样,一支仓促组建、准备不足的大军,在朱祁镇和王振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京城,向着北方边境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