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江南的平定,朱元璋的计划得以进行下一步的实施。
他派遣徐达与常遇春北上征伐,誓要收复华夏大好江山!
在誓师大会上,
朱元璋高举‘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大旗,
出师二十五万大军,北伐蒙元!
而此次北伐的重任,
自然就落在了他最倚重的两位将领——徐达与常遇春肩上。
面对众多将领,
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并且说道:
‘今诸将非不健斗,然能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无如大将军达。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摧锋陷阵,所向披靡,无如副将军遇春。’
意思是:‘你们之中,虽然不乏勇猛善战之士,但能沉稳持重、严守军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真正具备大将风范者,非大将军徐达莫属。
而在千军万马之中,能一马当先,冲锋陷阵,所向无敌者,则非副将军常遇春莫属。’”
“此时的元朝,其实已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明军与元军在洛阳塔儿湾展开激战,
常遇春与徐达联手,
以雷霆万钧之势,
成功夺取了河南与潼关,
为北伐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北伐军的副元帅,常遇春与徐达并肩作战,势如破竹。
洛水之战中,
面对沿河的阵势,意图半渡而击的蒙古军,
常遇春毫不畏惧,单骑突入五万蒙古大军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以一己之力突破敌人二十多骑包围,直冲敌阵核心。
其麾下壮士紧随其后,
一举击溃敌军,
展现了其超凡的勇武与卓越的指挥才能。”
“太原之战中,常遇春遇到了一个麻烦。
己方的骑兵已至,步兵却迟迟未到。
而敌方名将王保保率领的十万大军,却已前来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