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元年(184年),何进当政,征海内名士入朝为官。
荀攸到,拜为黄门侍郎。
五年后(189年),董卓作乱。
荀攸和伍琼、何颙密谋刺杀董卓。
荀攸认为,董卓无道,虽有强兵,实为一匹夫。
刺杀他一可以谢百姓,二可以据肴、函关隘,辅佐皇帝,号令天下。
后来,有识之士如贾诩、荀彧、毛玠、田丰、沮授等都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但荀攸却是此说之首创,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在此背景下,荀攸与郑泰、何颙、种辑、伍琼等人暗中策划了对董卓的刺杀。
却因计划败露,何颙和荀攸等人被捕入狱。
董卓宴请请群臣的时候,听说刚抓了一批俘虏,
就命令将这些人带上来,砍断手足,凿刺眼睛,割掉舌头,把这些人的零件用大锅煮熟。
密谋刺杀这样的主儿,下场可想而知,会非常恐怖。
想到这儿,何颙在狱中自杀了。”
“而荀攸在狱中谈笑自若。
他没有死,甚至还熬到董卓先死了。
荀攸于是获释,并决定辞官归乡。
接替李傕、郭汜统治朝廷的这二人,也知道荀攸是个人才,想要任命他为任城相。
任城可是个敏感地带,经历黄巾之乱后、又迎来了曹操、袁绍、公孙瓒、陶谦几大势力争夺。
呆在这里,会反复被不同的人欺负。
聪明的荀攸当然不会就范,于是他拒绝上任。
而且他纵观天下,还找到了一个更好好的去处,那就是地处偏远,但富庶和平的益州!
去过益州成都的人都知道,那的确是一个好地方。
而且益州既有险固的地理屏障,又有州牧刘焉在那里稳定局势,就是缺乏中原名士。
因此,荀攸只要过去,一定会是座上贵宾。
选好去处后,荀攸便上书朝廷,自荐担任蜀郡太守并获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