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山东沿海的防务大大改观。”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在倭患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
戚继光因在山东备倭有功而调任浙江都司佥书,
自此开启了他东南沿海抗倭的战斗史。
戚继光起初随总督胡宗宪参加抗倭,
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
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赢得了胡宗宪及其幕僚徐渭的赏识。
嘉靖三十五年(1556)七月,
经胡宗宪提议,年仅二十九岁的戚继光,担任宁绍台参将。”
“胡宗宪是一个复杂的人,
他‘多权术,喜功名’,但在抗倭这件事上,他还是非常给力的。
胡宗宪对倭患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指出:倭患炽烈,汉奸(海盗头子)王直、徐海、麻叶、陈东等人与倭寇相勾结进行劫掠活动,是造成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胡宗宪制定了对汉奸头目实行剿抚结合、分化瓦解,
并用离间计让他们之间相互攻杀,进而予以消灭的策略。
戚继光上任伊始,
徐海便在胡宗宪的剿抚下溺水而亡,这无疑是对胡宗宪策略有效性的有力证明。
同年八月,徐海余党,一支由八百余名倭寇组成的队伍进犯龙山所。
参将卢镗、副使许东望等共率一万四千余名明军,前往抵御。
两军相遇于高家楼。
倭寇分三路冲过来,明军竟然一触即溃。
人数众多的明军四散奔逃,几百个倭寇在后面穷追不舍。”
看到这儿,许多观众傻眼儿了,
“卧槽,我眼睛和耳朵没出问题吧?”
“官军一万四千多人,对战倭寇八百?”
“还被人家击溃,撵着屁股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