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为了确保后方的安全,朱元璋便命令徐达返回应天进行镇守。
徐达同到应天后,
戒饬士卒,严加防守,使张士诚不敢妄动。
朱元璋因此得以解除后顾之忧,全力对付陈友谅。
鄱阳湖决战中,常遇春发挥异常神勇。
他组织发动火攻,
全力发挥小船优势,乘风纵火,
陈友谅的舰队被烧得烈焰冲天,兵将损失过半,湖水尽赤。
大势已去的陈友谅,
率领残余的船只逃向湖口,
但又遭到了朱元璋将领的追击和常遇春的迎头痛击。
在混战中,陈友谅不幸被流箭射中身亡。
这一战,
朱元璋几乎全灭了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从根本上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
徐达联同参政杨琼等人发动攻势,并逐一攻占荆湘诸路。
他们连续攻克了江陵、夷陵、潭州、归州、辰州、衡州、宝庆等重镇,
彻底肃清了陈友谅的残余势,
稳固了朱元璋的统治地位。
陈友谅势力的覆灭,
也让朱元璋成为了群雄之中的最强者。
这也标志着朱元璋在争夺天下的道路上,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而随着陈友谅的覆灭,
朱元璋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敌人——张士诚。
要想实现大一统的梦想,北上伐元之前,
老朱必须继续扩大领土,并消灭所有后方潜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