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绞尽脑汁破案的刑部官员们都傻了,这根本不用动脑子了,派人抓捕就行,哦,不对,官员们都在太极殿暂时动不得,但是僧人和护法们都已经抓回来了。
那岂不是点一下人头就完事了?
于是,审问就成了,狱吏把僧人带到大幕前,看一段视频,然后说:“人证物证俱在,认不认?认就签字画押。”
僧人们都是倍受震撼,有晕倒的,有受惊过度的,也有乖乖签字画押的……浮世众生相,僧人也不例外。
这法子可太好了,大家都省事了,唯一叫苦的就是做记录的刀笔吏,担忧地望着自己的右手,再看一眼远处清晰可见的飞来峰顶飞来医馆。
如果这右手写废了,不知能不能上医馆请医仙们瞧一眼?
对了,听说之前有截肢的病患从飞来医馆回来后,都按上了“义肢”,可以做许多事情,不知能不能给自己多装一条胳膊来写文书?
可惜,重压之下,做白日梦都是奢望,念头一闪,刀笔吏又投入到文山书海里。
很快,三个地方也都收到了太子命人送来的纸笔、以及配套的桌椅,人微言轻的刀笔吏们顿时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刀笔吏们立刻开启轮班制,每人十份口供,做完换人……开启日夜不停模式。
大郢国都城文武百官组成的国家机器,在老而弥坚的润和帝、焕然新生的太子“上阵父子兵”的威压之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效工作。
想循私?没问题,一经抓到就地罢免,吏部立刻送上替补之人,毕竟去年、前年、大前年的进士啊,状元啊,探花啊还都没官职呢。
想偷懒或卖人情,或私自传递消息的,被抓现形也是就地罢免,吏部也会立刻送人来。
若有人问,不怕吏部借机排除异己、送亲信上位?哦,太子殿下早就把各部各官职的替补人选安排好了,只需要按名单送人。
当然,如果吏部有官员想循私,一经发现,同样就地罢免,毕竟替补吏部的单子也在那儿摆着呢。
至于主司审讯的刑部官员,如果有人循私、捏造、捕风捉影,立刻就会被发现,因为最不起眼的刀笔吏们,十之八九都是太子派去蜇伏的。
“兵贵神速”。
太子就这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魏璋和东宫冼马筛选多年的人才,像打钉一样按在庞大的国家机器里,官场大换血。
……
太子每日在太极殿主持早朝,上朝前都会收到三个狱源源不断送来的结案文书,其中牵扯到的官员虽多,但也还在预料之内。
每日早朝,太子脸上都是惯常的温和,而群臣们看着刑部官员日日缺席,但是桌案旁堆积的呈送文书越来越多,心里的不安到了极点。
第四日早朝开始,就有御史台官员按结案文书上报,喊冤叫屈的看一段视频就闭了嘴,吓到晕倒的也有不少。
没关系,尚药局的医师就在殿外候着,保证治疗到恢复神志再送去大狱,哦,不对,大狱满了,据说是送到就近的三处小寺庙先关着,俗称分别羁押。
第六日,早朝刚开始一刻钟,就有人进殿呈报消息,中风的文阁老经各方医治无效,于寅时一刻去逝,大郢官场里最盘根错节的一棵巨树轰然倒塌。
润和帝与太子最是通情达理的,立刻停了早朝,按礼典送去吊唁礼,但又因为文阁老是最有嫌疑的罪臣,只给了恰到好处的时间让文武百官去吊唁,完事后当然还要回到太极殿。
这下,各怀心思的文武百官们颇有微词,更有官员提出“文阁老一朝元老,劳苦功高”,丧事不能这样草草了事。
太子殿下也应当有所表示,不能寒了众臣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