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原本的粒子在他眼中感觉就像是两粒小米,而现在他看到的则是两个鸡蛋。
听起来依旧小,弦应该在更微观的尺度。
但这是现在能做到的极限了。
现在的精度是10^-22m。
而弦的尺度是普朗克尺度,10^-35m,双方差距依旧有万亿倍。
克斯柏亚能观测的其实是弦的集体效果,而不是单个弦。
就像一片湖水,他利用一些氢氧原子去撞击湖面,只要这些原子的数量足够多,能量足够大,那么湖面就会发生反应,通过这些反应继而推测出弦的变化。
造物粒子为何制作困难?
就是因为人类文明依旧无法彻底的去控制单个弦,利用单个弦一层层的编辑。
普朗克尺度对于人类文明来说依旧是上帝禁区。
2级文明的跨越只是摸到了上帝的脚后跟而已。
不过就算只是10^-22m的精度,对于此时的克斯柏亚也已经足够了。
他再度看到了之前洛尔空看到的。
原来,让粒子撞击和颤抖的东西并不是量子场,也不是什么弦,而是一种不完整粒子。
只是他对这个不完整粒子的观测比洛尔空更清晰。
“这并不是不完整粒子,而是完整粒子。”
“它不是一个粒子,而是数万个粒子。”
这东西是由数万个粒子组合在一起的。
这些粒子如果在刚才的宏观尺度上来看很像是不完整粒子,但实际上它们是完整的。
克斯柏亚测量了它们的质量,发现它们几乎没有质量。
这种粒子拥有玻色子的特性。
它在收缩的时候并不是压缩自己,而是让一部分粒子合并在一起,让它们处于同一个位置。
如果是玻色子的话,那么它本身就不存在对于夸克的拉扯,而是它传导的力在对夸克牵引。
这是一种什么力呢?
在如此微观的尺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