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在场的大部分人都同意,朱由校顿感欣慰,那就明白此事通过了。至于孙承宗说的惹怒阿尔寨等人的话,他一点都不在乎。
“那此事就这么定了,到时候快点把诏书写好下发。”
“臣等遵旨!”
在朱由校看来,这些蒙古人都是畏威而不怀德。因此不能对其太好,否则他们就会觉得理所应当,并且对大明还不甚恭顺。
因此一定要恩威并施,对于不听话的一定要给予惩戒,不然真当大明是软柿子了。
不过既然说到了此事,他就忍不住想起了林丹汗。此人一直拿着大明的钱却不干事,究竟是何用意,真当大明是冤大头了。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询问孙承宗、王在晋等人道:
“之前朝廷为了对付建虏,曾与林丹汗商议,约定朝廷每年给其四万两的赏银,并开放互市,让其能对付建虏。
但现在都过去两年了,也不见他有什么动向。去年还说要出兵却食言了。去年年末,朝廷又跟其商议,说今年一起出兵对付建虏,不知道还能不能成行。
民间做买卖都讲信誉,而林丹汗贵为蒙古大汗,黄金家族血脉,却连民间的商贾都不如,做事如此不讲信誉,首鼠两端。这让我大明如何信任他,我看再这样下去,这个赏银也不要给了。”
听到皇帝对林丹汗意见如此大,在场众人也不禁思量起来。
兵部尚书王在晋率先站了出来,他早就对林丹汗不满了,皇帝这么做正合他的心意。
“陛下所言甚是,此事本就是王化贞提议的,臣当时便再三反对。现在看来林丹汗此人首鼠两端,拿钱以后,也没有什么真正的作为。这个钱给得着实有些亏了。因此臣奏请再派使者前往察哈尔,再重申赏银一事,如果他还不愿意出兵,那就断其赏银,以示惩戒。”
王在晋的话,朱由校甚是爱听,闻言思虑了一会,立刻点头道:
“此话有理,就这么办。”
先礼后兵,现在察哈尔还有些许利用价值,所以林丹汗听话的话,朱由校不介意继续给钱。但如果他不听话,那就休怪自己不客气了。
再说现在形势逆转,大明强势,建虏屡遭重创。之前林丹汗可能怕建虏不敢打,现在建虏如此弱势。除非林丹汗脑子坏了,不然朱由校想不出什么理由会让他拒绝出兵。
京营大捷,让朱由校的心情好上了不少。
这场大胜的意义不仅仅是战场上的,更是多方面的。
有了这一场大胜,以后对付建虏更加从容。也让陈良弼率京营坐镇广宁,整顿辽左的事情更加容易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