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李鑫说起兰芳号,罗绩和蕾妮全都竖起了耳朵。
“当年种花对国际形势的预判还是准确的,种花认为他们1定会和米国打1场。
为了保护自己,所以种花1直在扩充军备。
在最疯狂的时候,种花本土有3条航空母舰同时开始建造,这样的大手笔就连米国也望尘莫及。
海军向来是种花的短板,而种花又有超过万里的海疆,所以种花对南方的海域防御非常重视。”
看着李鑫在世界地图上所指的海洋,罗绩不禁连连点头。
他是有军事常识的,所以他看得很明白。
种花确实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想要保护这柔软的腹部,唯1的办法就是把防线往前推。
“经过不懈的努力,当时东南亚的那些国家纷纷倒向了种花。
这就使得种花得以在东南亚次大6上投资商业,购买土地。
当时种花甚至在南亚建立港口,就在那里造船。”
“这么厉害!这就相当于是把兵工厂推到前线了。”
听到当年种花的如此操作,罗绩很是佩服。
种花把兵工厂推到如此前线,就能缩短宝贵的补给时间。
但这也同样也会有的相当大的风险,因为那里毕竟不是你的本土,所以就不可能像自家国土那样安全。
“这样岂不是有很大的危险?如果敌国不宣而战,那岂不是要遭受很大损失?”
听到罗绩提出这样的疑问,李鑫不禁笑了起来。
“这的确是个问题,所以当年种花也是动了脑筋的。
那些港口和船厂都是找了当地的财团出面,而且所造的船只也都是民用型号。
所以老米虽然不爽,但在和平时期,他也没办法直接动武,毕竟那时候大国都还要脸的。
罗绩,你是军人,所以你知道这所谓的军用和民用其实也没有明确界限,而这就是种花当年钻的空子。”
听着李鑫这样的解释,罗绩连连点头。
李鑫说的很对,在很多时候,军用品与民用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和平时期某样东西是民用品,但1旦进入战争状态,这类民品只要稍加修改,就是妥妥的军用装备了。
就以装甲车为例,和平时期工厂都会生产耕田用的拖拉机和铲车。
这些全都是妥妥的民用品,和军队扯不上关系。
可是只要进入战争状态,生产民用车辆的工厂就能立马转型,成为兵器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