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后面的那些日子,大伙看刘知青一天挣三十多个工分,把咱们这些地里刨食的,都远远地比了下去。
大伙心里憋了一股劲,都拼命干活,速度不就快起来了。”
“这倒是实情。
我们家那老儿子,那么大个人了,就爱偷懒,平时上工也就六七个工分。
没想到刘知青一来,被她刺激到,竟然能拿十几个工分,把我们都给吓到了。”,有位大娘吐槽自家那懒儿子。
大娘身旁的人摇头道,“你们平时就是太惯着他了。
要是他早如此上进,你们的幺儿媳妇早进门了。”
大娘点头承认,“我们确实是太过姑息他了。
我们家那口子说了,既然他有那能力,以后就让他自己干活养活自己。
省得咱们走后,还得担心他会不会饿死。”
大队长也不着急说话,等村民们消化了这个好消息后,才继续开口,
“明天一早,粮站的人就会过来。
各家派男劳力过来搬粮食过秤、上车。”
台上有人问道,“村长,明天交完公粮后,什么时候分粮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天交完公粮,后天就分粮。”,大队长回答。
“太好了,终于要分粮了。”
村民们顿时高兴起来。
他们忙忙碌碌几个月,不就是为了这一天。
分粮可以说是这些农民一年当中最开心的日子了,比过年还要开心。
第二天早上,刘婧雪早早就到了晒坝那边。
生产队的粮仓就建在晒坝旁边,晒干了就直接入库,方便得很。
她到那时,粮站的人还没过来,已经有不少男村民挑着一担担粮食,在那里排队等着过磅了。
等到快八点的时候,粮站的人带着磅秤,开着三辆拖拉机过来了。
大队长、徐书记连忙迎了上去,奉上了早就准备好的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