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成安不禁眼含热泪,摆手道:“不提了!生逢这样的帝王,注定是不能太轻松的活着的。”
“老爷,有圣旨来了。”
宁成安话刚一落,他的家奴就来到外面禀报了一声。
宁成安当场心里一紧,一脸不安,但也还是出来了,准备接旨。
“有旨意!”
“宣宁成安于五日后面圣赴宴,可带家眷五人。”
文书官孙隆就来宁府宣达了皇帝要宴请致仕乡宦宁成安的旨意。
宁成安听后自然不敢不依。
其族中子弟更是欣喜非常,自认这是一个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
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别看地方豪右对圣谕没有完全当回事,但对于能够为天子效命这件事又是特别积极的。
毕竟这时的大明是一个权力社会。
离最高权力越近,获得的权力就会越多,各种好处就会越多。
要知道,历史上无论是外虏还是被士人骂为“流贼”的农民起义者坐了江山,屁颠屁颠跑来求官求权的人是从来都不少。
何况现在呢。
“岳翁,陛下是真的打算不再自己去查有没有推行新政的事了,愿于我们这些仕宦显达之家面前,只做仁君之举了。”
东守越因而在得知此旨还笑着对宁成安说了起来。
宁成安也点了点头:“你到时候也和我一起去!去之前,把张太岳的治国学问好好再看看,或许陛下会问问你治国之策呢,哪怕我们自己不照这样做,但既然陛下爱听这样的话,我们就得按照陛下的意思讲。”
“是,小婿明白!”
朱翊钧宴请的不只是宁成安还有西安府一带的其他名流显宦。
因朱翊钧先是遇了刺,现在又主动下旨要宴请一干名流显宦,所以这些名流显宦皆已确定皇帝则是要对自己这些人示好,便都没有推病不来,而是立即就开始准备起面圣的厚礼来,甚至不少家族内部还因派哪些子弟去而起了内讧。
很明显,这些名流显宦对这样的一场豪宴颇为期待。
朱翊钧自己对这样一场豪宴倒是没有多大的期待。
他朱翊钧骨子里还是存留着作为小民的立场,而对这些本就不算地主阶级里好人的地方名流显宦有多大好感。
只是。